第1章
長街小店
荷李活道是香江有名的古董街,同時也是開埠以來最早辟建的街道。
這條古老的街道,彎曲綿長。沿着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前樓梯上行,就能到達另一個著名的古玩集散地——摩羅街。
摩羅街位于皇後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自20年代起,便已經是一個舊貨買賣市場,現在更是一個擁有八十多家古董店鋪的著名古玩街,古董的品類以玉器銅器和金石書畫為主。
位于荷李活道與皇後大道中之間的樂古道,同樣是開辟于70年代,但這裡并非店鋪,而是攤位形式存在,最多時可容納超過六百個露天攤位,也是一條著名的古董街。
這三條街道的古董店,占據香江藝術品市場每年成交額的九成,也是亞洲最大的文物藝術品交流和集散地。這裡不僅有着來自内陸和台島的青銅器、字畫、古玩玉器、佛具法器等,還有着大量的歐洲、東南亞本土宗教以及印度風格的藝術品。
真正可謂是“溝通東西、交易南北”的藝術品交易商貿中心。
荷裡活道上文武廟附近,堪稱這片藝術品集散地的黃金地段之一。占據文武廟、毗鄰摩羅街,距離樂古道也僅有四五百米距離。
文武廟台階右側,一家小門臉,門楹上懸挂着紅木鎏金字匾額“納徳軒”。玉以養德,這是一家以玉器交易為主的小型古董店鋪。
時值午後,四月的香江已經悶熱無比。
半掩的店門吱呀一聲被人推開,坐在櫃台後面的少年擡起頭,對進門的人笑了笑,又低頭繼續忙他手中的活。
進門的是個胖子,三十來歲,用肥膩膩的手臂在額頭蹭了一下,全是汗水,“這個鬼天氣!腦殼都曬化了!”
胖子鄭光榮,蓉城人,八年前泅渡來香江。
這哥們挺神。
出生三代木匠家庭,自小學得一手崩鑿斧鋸的好手藝,可在特殊年代,他抛卻了這些,當起了這群人的頭頭,整天帶隊伍四處抄家破古老的。
來香江後,憑借他那祖傳的手木工手藝,很快在荷裡活道的家具店找到生計。内陸人勤勞肯幹,再加上他頭腦聰慧,三年前自己開了一家紅木家具店,就在納徳軒的隔壁。
見少年沒有接話,鄭光榮走了兩步,自顧自的在石桌旁的竹藤躺椅上躺下,順手操過石桌上反扣的茶杯,從居中的茶壺裡倒出一杯涼茶,狠狠的灌了一口,還舒服的輕歎一聲。
“阿燦,你小子應該沒事了吧?以後可别和街頭那些阿飛們鬼混了。上次的事情,你祖爺可是吓壞了!”
“嗯!”櫃台後傳出少年低低的應承聲。
“你祖爺不容易!這麼大年紀,還需要自己去南邊淘弄石頭。還不是為了你?你小子一定要争氣……”胖子的語氣毫不見外,躺在椅子上絮絮叨叨的揚聲教訓着那位叫阿燦的少年。
見少年沒什麼反應,胖子偏了偏腦袋,向櫃台看了眼,又扭頭回來向躺椅上靠了輕輕歎了口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眼前這孩子,也算是自己看着長大的。
前幾年震驚世界的特内裡費空難,兩機相撞,造成五百八十三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其中就有阿燦的奶奶及父母。阿燦的奶奶是英籍荷蘭人,當時兒子與兒媳陪同她回鄉省親,在回程的途中遭遇不幸。
家裡不但痛失至親,從此也失去了經濟支柱,這使得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堕入了黑暗的深淵。家逢巨變,盧嘉錫盧老爺子不得不辭去香江中文大學教授的工作,接手兒子兒媳所經營的這家玉器店,并親自撫養盧家唯一的獨苗,也就是這個不太愛說話的盧燦。
殘缺的家庭提供不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完整的愛。這個十三歲便失孤的孩子,性情逐漸叛逆,上了中三之後,更是與銅鑼灣一帶的阿飛們鬼混。
盧家爺孫相依為命,老爺子嘴硬心軟,唯一的孫子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看在眼裡怕丢了,舍不得責罵孩子半句,讓這個混小子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一個月前,銅鑼灣社團大混戰,結果這個十五歲的孩子用尖囊子(三角形的短刃匕首)捅了對方四刀,自己也被人打了個昏迷不醒。
盧老爺子心焦如焚,耗費身家全力救治這個獨苗孫子。孩子轉危為安後,又四處尋找關系,索性老爺子在中文大學任教多年,而此時的香江,對知識分子相當尊敬,因此也還有幾分面子,終于将捅人事件一一擺平。
空難之前,盧家雖非豪富,但其父母經營這家納徳軒玉器店,再加上爺爺奶奶都在中大擔任教授,在香江頗有地位,家境相當不錯。但曆經空難後,老爺子一人支撐已經相當困難,再加上這次這個混小子的事情,算是掏空了家底。
盧老爺子不得不親身前往南邊,淘買翡翠玉石,以供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