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老闆這是已經搬到市内了?”鄭光榮也發現異常,問道。
“淺水灣那邊看了一套房子,前幾天她們已經過去了。我呢,還要等這邊的房子,還有那個面粉廠處理完畢。”說到這,譚衛東的眉頭都揚起來了。
“淺水灣啊,那可是旺地啊!譚老闆選得好啊。”鄭光榮的話還真不是奉承。
淺水灣的開發始于四五十年代,現在已經是香江第二富豪聚集區。至于第一嘛,那自然是太平山半腰至山頂那一帶,傳統的英國富豪居住區。
看來救國團的那些官員,撤退前還真的沒少撈!
這麼多年過去,現在竟然還有如此雄厚資本,去淺水灣購置豪宅。
“鄭老闆,我們是……”譚衛東略顯急切,這讓鄭光榮有些意外。
“譚老闆,我先四處看看,看完之後我們再談,可以嗎?”鄭光榮擔心那些家具是不是被動過手腳,很想再看一遍。
“當然可以!”譚衛東伸出手臂,歡迎他四處走走。
譚衛東陪着鄭光榮幾個房間都走,盧燦幾人留在客廳。
面前是烏木茶幾,闆面足有八個厚,粗壯的四腿,下層底闆最少有六個厚,帶雙抽屜,同樣烏木。做工并不精細,但架不住料子好啊。
屁股底下坐的木質沙發,樣式簡單,盧燦甚至能從扶手處看到多處“鬼臉疤”,純粹的海黃料。客廳中這樣的沙發,一組六張,兩張雙人,四張單人,上面鋪着海綿墊。
盧燦站起身來,四處看看。上次因為有譚家人陪同,沒機會仔細觀察,今天,機會來了。
轉過沙發所在的會客區,便是主人歇息區。
一張典型的南方“八仙桌”配雙椅,盧燦上手摸了摸,再用放大鏡和手電筒仔細看看接榫處。正品,桌椅都是海黃料。
八仙桌後面是案幾,上面兩隻青花蓮紋葫蘆瓶對稱放置,條案中央是一台機械座鐘。
案幾是烏木的,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
盧燦見沒人,于是将葫蘆瓶拿起來,底部有款“嘉陰堂制”。
這個款識一般人還真不了解,這是清代嘉慶時期,内務府為嘉慶皇帝制作皇家文具、祭祀用品、鑒賞用品的堂款,并不常見。
呵呵,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對嘉慶皇帝祭祀用的青花葫蘆瓶。
相比清三代,嘉慶朝的瓷器,要遜色不少。其青花料主要産自江浙,發色不如進口料。器型不似乾隆大氣、精緻,畫風也不似乾隆時期繁缛、密不透風,稍顯清新舒朗。
這對葫蘆瓶,畢竟是皇家祭祀用品,做工還是很精緻的,堪稱嘉慶朝青花代表作。
放下葫蘆瓶,他将目光對準那台座鐘。
這應該是民國時期的老座鐘,依舊在行走。銅鎏金邊花,銅擺的外罩是圓瓷,圖案為盛開的牡丹,粉彩。背部有插屏,盧燦取出來看了看,是一幅瓷版畫,畫面是鄭闆橋的竹。
這種插屏式座鐘,應該是江浙著名的鐘表生産商“亨德利”廠出品。它的創辦人是江浙海甯人王光祖,很牛逼一位企業家。當時亨德利的鐘表,可是媲美歐美鐘表的存在。
民國座鐘不是很值錢,但值得收藏,有紀念意義。
案幾緊靠着木質照壁,照壁上懸挂這一幅中堂畫,畫面内容是松鶴延年圖,最上方是譚家的牌位,應該也是烏木制成的帶頂式牌位,寫着“譚氏列祖列宗神位”。
盧燦依舊按照秩序來鑒定。
摸了摸照壁上紫紅色的木紋,有雞翅紋理,又用指關節輕輕叩了兩下,發出脆生生的咚咚聲,盧燦便知道這面照壁,是雞翅木的。
上等雞翅木,放置久了,就成為這種紫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