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央掘摩羅經》為代表的明清善本九本,有些略顯破損,但已經經過盧燦的修複,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明清字畫四幅,其中兩幅是董其昌的紀遊圖冊。
另外兩幅分别是“京東八家”其中兩位的作品。
戴克昌,嘉慶朝昌黎人。神州國光社1934年出版的《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評價他“工于山水,尤工墨龍”。他在動物畫中也有一絕——奔驢。
傳說他最喜歡騎着毛驢,看山看水,故而非常善于畫驢。
今天拍賣的畫作中,就是一幅《山道奔驢圖》。
邵丹泉與戴克昌,是清朝末期昌黎畫壇的“雙絕”,是在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下并駕齊飛的丹青妙手。隻是,邵丹泉與戴克昌不同,戴克昌是在昌黎城裡長大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而邵丹泉則是在壯年時流寓到昌黎縣城的外地人。
邵丹泉善于人物鬼怪畫,同時他的工筆花卉,同樣出彩。
今天拍賣的是他的工筆畫《梅瓶雙豔》——一隻古樸的梅瓶上,插着一紅一白兩枝嬌豔的梅花。
董其昌的紀遊圖冊,由于版幅太小,論價值,還真的不一定能拼得過“昌黎雙絕”。
字畫還有一幅,那是真正的大開本——張俊采的中堂畫配對聯一副。
這幅畫的故事性,同樣很強,它記錄了張俊采與吳稚晖先生的一段交情。
要知道,吳稚晖先生本人就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他能收錄張俊采的畫做中堂——中堂畫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這本身就說明了畫的藝術價值。
吳文藻教授也在今天邀請之列,不知道看到這幅當年的中堂畫,他是何感想?
嘉慶青花十二花神杯一套,被單獨放在一張桌子上。
由于沒有專業聚光燈,盧燦特意去買了一盞小台燈。燈光帶有淡淡的熒色,襯托出青花蔚藍、白底明晰,效果出奇的好。
這是今天的重頭戲之一。
成套的瓷器,從來都是拍賣會搶購的重心。
展區最内的幾張桌子上,擺放着幾件玉器。
最貴重的是一枚西漢玉蟬,雙色沁,漢八刀工。盧燦從樂古道一次性淘弄到兩塊,将這塊品相差一些的送來拍賣。
在香江,任何重大事件第一現場一定會有記者,好吧,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這次小拍因為打臉台北故宮也可以算得上重大事件。
九點鐘一開門,湧進來一批記者,圍着許佳聞一通亂問。
“請問,這次交流會,董其昌紀遊圖冊,還參與拍賣嗎?”
“當然,為什麼不!”
“請問,台北故宮有沒有接受邀請?他們有否決定參與此次拍賣?”
“我們已經遞發邀請函,并且已經和他們面對面溝通過一次,我們歡迎台北故宮參加本次交流會。”
一聽許胖子說,雙方已經見過面,記者亂了套,幾根長話筒恨不得塞進胖子的嘴中。
“能說說你們見面交談内容嗎?”
“你們雙方是否達成私下成交協議?”
“雙方達成諒解?還是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