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頁)

  他可是清晰的記得,三十年後同樣是這家單位,展出圖冊後,遭遇皖省博物館亮明真品,可那些人依然裝作沒看見。

  委實成了現代版的掩耳盜鈴。

  李仲明的聲明,很精彩。

  确實,不能拿正經的臨摹作品,當成赝品看待。

  别人沒見過那本圖冊,盧燦可是從媒體報道上見過,真的沒有題跋、印章,甚至文字都很少。李仲明的判定很精彩,那确确實實就是習作——趙左真心沒有作僞的動機,他極有可能是見獵心喜,從正本處臨摹了一本,然後自己又仿作了三幅,以作比較。

  這種事情在書畫界很常見。

  場内,李仲明的話語沒有結束。

  “之所以一直沒有對外公開說明,那是因為時機不到。”

  “首先,因為沒有出現真品,沒有對照,所以那幅作品當時在故宮内部,存在一定的争論,于是大家就将結論擱置。”

  對李仲明話語中的大反轉,最不滿意的就是記者。沒争議,還有什麼報道意義?于是有記者出面挑事,高聲問道,“李大師這麼說,是承認中大教授們的鑒定水平喽?”

  這話透着一股陰謀的味道。

  承認——很容易被媒體解讀為“認輸”,給人一種“台北故宮專家略遜一籌”的感覺。

  關衡擔心老學究李仲明上當,連忙插話說道,“中大與台北故宮,在學術交流上不分彼此。中大教授的水平,無需我們肯定。”

  “請大家等李大師将話說完。”見媒體記者将話筒移到自己面前,關衡連忙說道。

  李仲明對關衡點點頭,繼續說道,“我們之所以沒有快速更正名稱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松的臨摹本,本身也是董其昌文化中的一類。”

  “它本質上,依舊是研究董其昌山水畫的一件好作品。”

  “所以,我們也就沒急于将它更名換姓。”

  盧燦和許家輝對視一眼,這樣的結局,很好。兩人不由得率先鼓掌。

  由他倆引發,現場很多學子與記者,也紛紛鼓掌。

  台北故宮這次公關,做得很成功。

  大大方方的承認,其珍藏的董其昌紀遊圖冊是趙左臨摹,本身并不影響這幅圖冊的價值——盡管沒董其昌的名氣大,但趙左在山水畫方面,真心超過董。

  當然,兩人作品在拍賣行中的價值,差距很大,但台北故宮可不會出手這本圖冊,他們看重的是研究價值。

  李仲明的這番聲明,也很精彩。他可沒貶低自己,相反,還通過發言,透露出“我們早已發現”這條信息,顯示出台北故宮,在鑒定物品方面的嚴謹。

  有關真僞事件,到此結束。

  記者們開始追問其它問題。

  “請問李大師,你們對現場這兩幅冊頁,是否志在必得?”

  “你們準備用什麼價位,拿下這兩幅冊頁?”

  此時,許胖子擠了進去,他與關衡握了握手,又轉身對記者說道,“大家不要站在大廳入口處,展廳右側有休息處。讓幾位大師過去坐下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慢慢問。”

  他還真是八面玲珑呢。

  在溫嘉銘帶着幾位安保的護衛下,李仲明、關衡等人,到右側坐下,記者們也一窩蜂,圍攏過去。

  大廳的進口終于讓開,湧進新一波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