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南方,越窯瓷器居多,恰是實情。
最後還有幾件漢唐的瓷器,價值雖然不高,但作為高古瓷,很有研究價值。
這些瓷器中有斷代——元代瓷器官窯瓷器一件都沒有。這也與南方文人所發起的“元乃胡人,甯用民窯,不用胡器”的風氣,有直接關系。
元代的民窯瓷器,倒是有十幾件,可價值并不算高。
盧燦粗略核算,這其中大概能抽出一百來件,進入自己的收藏室,以後填充到博物館。至于其它的嘛,可以送上拍賣會,弄兩個“維德拍賣——瓷器專場”。
決心一定,他很快拿起筆,在瓷器這一欄中,再次畫出對鈎——打包。
他順帶着瞄了下一欄——金器一共五百七十七件。
金器并不是純金物件,而是泛指金屬器件。這裡面種類繁多,花樣疊出。
第五桁架和第六桁架,全是金器,其中銅佛和銅菩薩,占比較重,足有兩百多件——越是身處苦難中的人,越希望能獲得佛祖保佑。
呵呵,看來自己的“維德拍賣——菩薩專場”的拍品也有了。
這些銅佛和銅菩薩,很多已經超出中華文化圈的範疇,更接近印度宗教文化——這些菩薩或者佛造像,不僅僅來源于漢人族裔,很多來自南邊本土。
這些銅造像,從蒲甘王朝到東籲王朝、到貢榜王朝,三個時期都有。佛造像種類繁多,盧燦對宗教造像,研究不深,他隻是檢查一遍,是否造假,是否到代。
其次是各類銅制香爐,合計一百多件,式樣繁多,鼎式香爐、鬲式香爐、奁式香爐、魚耳香爐、三足香爐盡皆有之。
其中以仿制宣德爐居多,有四十多件。盧燦挑出幾個,看了看款識,“琴書侶”“吳邦佐”“大明宣德年制”“玉清堂玩”都有。
“福老,這裡面有正品宣德爐嗎?”盧燦放下手中的“玉清堂玩”款識的仿制品問道。
福老笑容有些澀,“這裡沒有正品,但有幾款還是比較珍貴的。譬如這……”
他拿起一款宣德爐,款識為“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臣吳邦佐敬造”說道,“宣德四年,風磨銅用盡,工部敕令吳邦佐,利用現有條件,再造宣德爐。”
“也就是說,這是宣德六年的官仿品。”
看似隻差兩年,而且還是同一位大臣督造,應該沒什麼差别吧。其實不然,銅爐的材料不同,意味着兩者在根本上就有了差别。
盧燦搖搖頭,畢竟不是真品宣德爐。
“盧少如果想要尋訪正品宣德爐,倒是可以去仰光和曼德勒去轉轉。”見他可惜的模樣,福老給了條建議。
“為什麼這麼說?”盧燦問道。
“崇祯帝捐盡宮中銅器以制錢,宣德爐遭受滅頂之災。但南方那些王公貴族,可能還是有所保存。”
“南明永曆皇帝在位十五年,中間一度看到複明希望。有不少王公貴族,進獻很多銅器,以謀權位,也許,這其中有正品宣德爐。”
“永曆帝逃亡曼德勒,被緬王收留。有史書記載,‘随行辎重十八車’,如果他有宣德爐,必定在這些辎重中。”
“永曆十五年,吳三桂攻入南邊,新緬王莽白,将其獻與吳三桂,随同獻上的辎重隻有兩車。其餘的去哪兒了?想必被緬王及将軍們吞沒。”
“所以,盧少如果在曼德勒打聽,也許會有一些線索。”
還真是這樣。
盧燦點點頭,尋摸着過幾天去曼德勒好好轉轉。他自己也覺得有些荒唐,堂堂中原五萬裡,要打聽宣德爐的消息,還需要到小小的南邊來尋訪。
金器中的第三大類,便是商周秦漢的銅器。
這裡的銅器,以巴蜀、渭南、湘南一代的古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