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問題來了,按照《叢碧書畫錄》記載,他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幅藏品,可最終有明确下落的,隻有四十三幅。
剩下的那些精品,去哪兒了?
也有人問過張老。
張老一臉痛惜之情,“或遺失或毀于戰亂”。
沒人會懷疑張老的品行,但偏偏在十年後,也就是張老妻子潘慧素先生去世之後不久,京城收藏圈一位号稱“京城裝裱大師馬繼川”的後人,聲稱發現父親生前日記。
這本日記中,馬繼川很清晰的記載,從1933年到1948年,這十五年中,經過他之手,轉賣給張博駒先生各類字畫,合計超過六百多件!
這些字畫,大多來源于東北——溥儀離宮時卷走一千兩百多幅珍品字畫。
一時間,有關張博駒究竟藏有多少字畫的讨論,絡繹不絕。人們更在意的是,他收藏的字畫,究竟去哪兒了?
馬繼川這人又是誰?為什麼他的日記,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此人是京派裝裱的代表人物,張博駒的密友,京派裝裱工藝“玉池山房”的老闆,于佑任、張學良、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人都是他的店中常客。
他的弟子中,很多都是收藏界的裝裱大師,代表人物有京城故宮書畫鑒定資深專家王以坤字禹平先生、号稱“古書大夫”的國家圖書館揭裱專家韓魁占先生、多年為張大千裱畫的北派裝裱高手江海滄先生、香江古玩字畫鑒定專家張鼎臣先生以及裝裱名家劉金山先生、張金科先生等等。
他和逃亡東北的殘清政權,聯系非常緊密。展子虔的《遊春圖》正是他作為中介,促成張博駒的收藏。
他同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藝圈長者、前輩,他的日記,也沒有人敢懷疑其真實性。
現在争論出現了。
張博駒老先生真的收藏這麼多字畫?
他的藏品都去哪兒了?
……
正因為對張老的事迹很熟悉,盧燦才被率東來這句話,徹底震驚!
“你師傅和你說過,張博駒先生的事情?”見他如此吃驚,率東來問道。
盧燦緩緩的搖搖頭,他還未曾從震驚中走出。
張博駒老先生是一筆道人?
想想還真有可能!
老先生癡迷京劇,對化妝術勢必不陌生,他隻要稍稍裝扮,再穿上道袍,估計熟識的人一時間也難以認出。
張先生的字畫雖然有名,但尚未登峰造極,有點“肌無力無風骨”的風格,這是作僞高手必須要有的特點——作僞高手萬萬不能有自己的風格。譬如張大千仿石濤,仿得再像,也很容易被人認出——這裡面有他自己的風格特色在其中。
張老先生的收藏資金從哪兒來的?
率東來當年,無意中就發現了他的吸金手法——賭石,毫無疑問是最快的籌資手段。
至于老先生其它的收藏品去哪兒了?
老先生的捐獻,也許是出于真心,也許是出于安全考慮——這些捐獻的字畫,哪一幅不是樹大招風的類型?
至于其它藏品,老先生肯定有!盧燦不是很清楚去處,但自己的收藏架上,不是有老先生的十六幅夾畫嗎?想必其它藏品,也應該被妥善保管吧。
自己,似乎無意中揭開上輩子困擾收藏圈的好幾個謎團。
沒想到啊,真的沒想到!玖寶閣師門北支,竟然出了這麼一尊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