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七座大棚,每座大棚的挑高都要超過五米——便于空氣流通,風幹坯料。
盧燦準備建雙窯,一個窯口為柴窯,另一個窯口為電窯。
未來,電窯燒瓷,盧燦準備自己來;而景德鎮的三位大師傅,估計沒用過,他們依舊負責用柴窯燒制生活瓷和工藝瓷,維持瓷廠生計。
總不能弄個瓷廠當作愛好,一味向裡面砸錢吧。
在場的這些人,除了盧燦,就沒一個懂這些的。盧燦指着工地,向他們介紹未來制瓷的全過程,沒人相應。
真是無趣!
“阿燦,你從哪兒學來的這些東西?收藏幹得挺好,怎麼想起弄一窯口?”許胖子到現在也不理解,總覺得他在胡鬧,不明白盧老爺子為什麼還會同意?
“香江有自己的瓷器品牌嗎?”盧燦再度祭起說服鄭光榮的那套說辭。
許胖子可不吃這一套,立即反駁,“香江還沒有飛機、遊艇、汽車等制造品牌呢,你也去投資?”
“那不同!”盧燦搖晃着腦袋,“瓷器是中華的代表元素,現階段,香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東方神秘的中華文化。金瓿缺隅,太遺憾。”
“這裡的粘土送去化驗,結果表明,隻需要添加骨粉或者瓷粉,完全可以燒制瓷器,為什麼不把它補上?”
他拍拍許胖子的肩膀,“也許幾年後,我這瓷窯的産出,可要比你那拍賣公司,更豐厚。”
“不信我們打個賭?”盧燦嘻嘻笑的對許胖子說道。
許胖子白了他一眼,他所擔心的無非是,生意做熟不做生。
如果瓷器真的能燒出來,還别說,在香江的生意差不了。無論是生活瓷還是工藝瓷,在香江都不缺市場。
内陸每年出口香江的瓷器達到六百萬件套,而東瀛和英國的瓷器昂貴,每年出口香江也超過百萬件套。此外,西南瓷和南韓瓷器,出口香江數額也不小,分列四五位。
相比香江在瓷器品牌上的一片空白,台島還算不錯,他們在瓷器方面,近年來有所突破——曉芳窯最近在行業内獲得的評價很高。
位于北投杏林三路的曉芳窯,創建于五年前(1975年),其創建人為蔡曉芳先生。曉芳窯精研仿古瓷,尤其是仿汝窯。
三年前,他仿制的汝窯瓷器問世,便受到業界狂熱追捧。許多東瀛遊客來台後,第一時間就是搜羅曉芳窯的汝窯作品,然後空運回國。
盧燦并不認為,自己比他差。
因為他不僅有超越時空三十多年的見識,還有厚重的師門制瓷積累。
這裡,是自己的瓷器王國起點。
第二卷結束,依舊要說幾句廢話。
這一卷的内容,依舊在積累,主人公在做知識積累,财富積累,偶有小爆發,但并不令人驚訝。珠寶玉器事業已經有一定基礎,瓷器王國,緩緩拉開大幕。
另外,在這一卷,填了幾個小坑,但又挖了一個大坑,那就是盧燦奶奶的身份。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這一卷中,有關師門的秘密,揭得有點早……下一卷,盧燦上輩子中最重要的人物,古伯将出場。
随着盧燦走上社會,他會與古伯這位熟悉的陌生人,産生怎樣的糾葛?盧燦此行歐洲,又有怎樣的際遇?
第134章
公司揚名
維勒班展覽中心位于巴黎北部,率屬于第十八區,舉世聞名的聖心教堂、蒙馬特山莊、小丘廣場,著名的紅磨坊夜總會,都在它的鄰居。
自從1972年建成以來,每年一屆的巴黎國際珠寶展,都在這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