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面雖小,但所出售的金銀器,都是正規貨色,都帶有制作者标識。
歐洲銀器收藏同樣分為三類:鑒賞器,例如銀瓶、燭台、獎杯、花插、銀盆、銀鏡等;第二種為餐廳組合器,例如茶碗勺杯、刀叉壺盤等;第三類為流通器,即銀币、銀元、紀念币等等。
盧燦現在上手的就是一件“精制銀器”——銀銅合金的花插。
在十三世紀之前,人們将這種合金銀器稱之為精制銀器。銅的硬度比銀更高,有助于銀器的塑形,而且白銅摻入銀器中很難辨别,他是靠重量,判斷這件花插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白銅。
花插在歐洲貴族家庭中,是典型的裝飾物。
這件銀質花插,型制像極直通玻璃高腳杯,底部為圓底座,中間有一節細手柄,再往上是細椎體的花插杯體,杯身長約占整體器形的五分之四,杯壁雙層镂雕,造型細長優雅。花插的口沿為外翻型花瓣,花插口直徑隻有五公分左右,剛好能插入一束花。
這是一件十九世紀下半葉,生産于巴黎的羅菲尼銀器廠的花插。
羅菲尼銀器,在法國十九世紀相當有名氣,是當時的皇室禦用銀器廠之一。
這件作品不錯,很有十九世紀法國銀質工藝的代表性。最終,盧燦以兩千八百法郎,拿下這件銀質花插。
“那個盒子可以拿過來嗎?我想看看。”
盧燦指了指靠内的櫃台上,一隻嫣紅的椴木盒,問道。
“當然可以!但我需要明确告訴您,這裡面的銀器,我們還未曾查明其出處!”
店夥計見盧燦出手很爽快,忙不疊的将椴木盒子端過來,示意盧燦可以上手。
第142章
皇室餐具
“沒查明來曆?”
盧燦一愣,旋即明白過來,揚揚手示意沒關系。歐洲千年制銀曆史中,有無數的工匠無數的标識,有一兩款追查不到出處,這很正常。
打開椴木盒,這裡是一整套的銀質餐具。
刀兩把,一大一小,大刀約有二十公分長,前端帶鋸齒,這是切割刀;小刀十公分左右,是片刀,切烤腸或者面包的專用刀;銀叉兩把,同樣一大一小,分為主叉和伴叉;長柄銀勺兩把,大小一緻,手柄處為人物浮雕紋飾,這是沙拉勺和湯勺;此外還有銀杯一隻、水果碗一隻、銀盞一隻,一共九件。
這九件銀質餐具,貼近手柄處,都有花體字幕“J”的标識,再翻看其它部位,什麼标識都沒有。
盡管這個J字紋線有些特殊,其勾部呈波浪形狀向外伸展,但單純的一個“J”字标,這還真不好考察其來曆。
盧燦心頭卻是一陣狂跳,他知道這套銀器的出處——這是法國奢侈品品牌愛馬仕的第二代家主埃米爾查爾斯為法國皇室定制銀器時,使用的專用标識。
這個專用标識,因為涉及皇室定制,知道的人并不多。他還是上輩子參加過一次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國藝術品京城展覽會時,看到過類似的标記。
這是埃米爾為路易波拿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侖三世、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禦制的餐具!不知為何,流落到這利摩日的二手市場中。
“這套銀器很完整,請問,多少錢?”他抑制住興奮,擡頭問道。
負責接待的夥計面露喜色,對方的問價,意味着極有可能做成第二筆生意,他伸出三根指頭,“三千法郎。”
這個價格貴嗎?如果是找到出處,那肯定是非常便宜,但如果是按照一般的古董銀器來看,還是偏貴。
銀器藏品的價值評估,其一是器物的重量。在此時的法國,925銀也不過一點五法郎一克,這套銀質餐具總重量不會超過一千克。也就是說成本的話,隻需要一千五百法郎。
它的剩餘價格空間,那就是文化價值,也是人們收藏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如果不知道這是法國皇室用品,不知道是愛馬仕第二代掌門人埃米爾·查爾斯親手制作,那這套餐具,就不具備什麼文化、曆史價值。
更何況,這套餐具包養的并不好,表面氧化情況很嚴重——這可能也是對方不重視的緣故。銀質餐具發黑,那是氧化銀,隻要回去用牛奶浸泡半個小時,就可以還原成亮晶晶的原有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