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安置在一方榉木匣子中。
“可以看看嗎?”盧燦蹲下來,看了眼攤主。
攤主是一位帶着無框眼睛的中年人,濃濃的書卷味,棕色長發,向後梳起,坐在毯子一側,正在啃着面包,腿側還放着一盒牛奶。
這個攤位上,書籍并不多,隻有二三十本,淩亂的攤開,最邊上還有一沓A4紙紮裝訂成的手抄本,不知道是教案還是手抄書,字體很工整。
攤主努努嘴,示意盧燦可以上手。
歐洲舊貨市場可沒有放大鏡、手套、電筒這麼多的規矩,盧燦直接伸手,将榉木盒子挪到身前,然後拿起這卷山羊皮,放在地攤上,用榉木盒蓋壓住一端,将另一端慢慢展開。
對羊皮紙的鑒定,盧燦還真的沒什麼經驗——這還是兩輩子第一次上手呢。但他能感覺到,這卷羊皮經書,有着相當的古意。
極有可能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好東西——中世紀已經有紙張但依舊有些人喜歡用羊皮紙,尤其是教會等機構。譬如英國議院到現在還在用羊皮紙記錄重要會議内容。
這卷羊皮經書,其風格很像海島風格手稿。
海島風格手稿是宗教經書中的傳奇之作。在公元六世紀到九世紀之間,一批傳教士随着日耳曼人進入英倫三島傳教,設立寺院,廣收信徒。
在此期間,很多傳教士在羊皮卷上抄寫聖經福音。為了更好的宣傳主的福音,這批手稿裝飾風格極其華麗,配有精美圖片、泥金封面等。
這批手抄經書手稿,被收藏界稱之為“海島風格手稿”。
這批手稿中,最出名的是《凱爾經》。這是一部泥金裝飾手抄本,是早期平面設計的範例之一。成書時間約在公元800年左右,由蘇格蘭西部愛歐那島上的僧侶凱爾特修士繪制。
全本均為羊皮卷為底稿,由四部新約聖經福音書組成,語言為拉丁語。每篇短文的開頭都有一幅插圖,總共有兩千幅。
它是西方書法的代表作,也代表了海島藝術繪畫的高峰。
盧燦手中的這卷羊皮經書,保存的很好,但沒有泥金封皮,也沒有内頁插圖,其花體英文書法很漂亮。
經文内容,屬于《達勒姆福音》——達勒姆大教堂當年傳抄的部分經書。
“請問……這卷經書的有什麼來曆嗎?”盧燦對這本羊皮卷,不算很了解。不懂就要問,他見那眼鏡男吃完飯,才開口問道。
“十三世紀達勒姆教堂的巴倫修士手抄《達勒姆福音》第三冊。”
男子對這本書了如指掌,直接就點名這本書的來曆和内容。但他的語氣很奇怪,似乎毫不在意這本珍貴的手抄經書。
難道這卷羊皮經書有什麼問題?
鑒定行業的職業病又犯了,他拿着這卷經書,細細檢查一遍,沒問題啊?
“多少錢?”他将羊皮卷重新卷起,安放在榉木匣子裡,問道。
十三世紀有名錄的手抄羊皮經書,還是挺有收藏價值的,可惜不是全套。
不過盧燦并不在意,他想到了這件物品未來的去處——過幾天去看路易斯·嘉裡教授夫婦,它作為禮物很合适。
“二百英鎊。”那眼鏡男報的價位并不離譜。
盧燦邊付款順嘴問道,“方便問一句,這本羊皮經書還是很有價值的,您為什麼要将它出售?”
“告訴你也沒什麼,我是聖女會的住院,所以……”他攤攤手示意道。
如果對宗教不熟悉,可能一頭霧水。
基督教分為天主、東正、新教三個主要的大型教派(還有其它小型教派),都以“聖經”為經典,但其實各有不同,這裡就不詳細解釋。
大家隻要知道,在歐洲,天主教是傳統教派,尊崇教皇,承認教皇為最高領導,其他教派是不承認“教皇”的領導權威,這是區别天主教徒與其他教派的最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