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兩千三百六十英鎊,盧燦付過賬之後,立即讓大柱叔和丹拓将這些珍貴的敦煌遺書送回賓館。
他自己則被熱情的凱文替主人挽留下喝一杯。
呵呵,剛好盧燦也想探探杜奇祖父的一些事情,就坡下驢,答應下來。
果真還被他探出點明堂,杜奇祖父有寫日記的習慣。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趕緊送回香江。
他看了看身邊的王大柱,自己隻帶了大柱師傅和陳曉兩人,還需要取寶藏,這……人總是不夠用的。
“大柱叔,稍後發份電報,讓奎榮來倫敦一趟,這些書籍要盡快送回香江,交給我爺爺,他知道該如何處理。”
盧嘉錫以前的中大教授,對這類古籍善本,非常珍視,在修複方面也有研究,但遠不如香江的另外一位裝裱修複大家。
在古籍善本的修複上面,香江有一位大師很牛的,那就是現在在荷裡活道開了一家書畫店的香江收藏大家張鼎辰先生(也就是後世曾經買過歐仿瓷器的那位)。
張鼎辰為什麼能這麼牛?他是民國時期京派裝裱大師馬霁川的關門弟子。
如果大家看書仔細的話,馬霁川在前面出現過——正是他的介紹牽線,張博駒從僞滿政府那裡收購到的《遊春圖》。
這些書籍的修複工作,盧燦自己也沒什麼把握,也沒時間,不知道張鼎辰老先生能不能複原這些珍貴善本。
“欸!我現在就去!”王大柱也見過那些碎片,知道事情緊急,甕聲答應後立即轉道。
盧燦一行,在劍橋住了六晚,逛了四次劍橋二手市場。
收獲太大,這讓他都不想去挖什麼羅馬寶藏了。
明清史稿文件,一共收購了六十一份,其中還有一份是明代萬曆六年的内閣制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擔任首輔大臣時期,他們的内閣所制定的手寫诏書。
其诏書内文為“二清全國土地令”,張泗維執筆,寫好後貼在奏章上,旁邊是六位輔臣簽字。簽字的下方,钤有五印,分别是玺印(皇帝大印)、章台印(内閣大印)、戶部印、張居正私印,以及明代特有的司禮監印。
這份内閣制诏裹在一堆文件中,被盧燦翻出來,如獲至寶。
另外還收集到《永樂大典》副本第七百九十三卷的上半卷,可惜的是,下半卷已經被攤主弄遺失。
較為珍貴的還有宋版書——南宋陽刻版的《太平廣記》第六十七卷和第一百零七卷。
此外,他還買進三件明清瓷器,都能算得上精品瓷,值得收藏的那種。
可惜,不得不離開,阿爾達汗那邊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
是時候挖取寶藏了!
第172章
剔紅禮物
奎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沒辦法,那些敦煌藏書,有很多損壞太嚴重,必須要搶修。剛好,最近幾天盧燦淘買的那些文件,也一并帶回去。
嗯,一同帶走的還有盧燦自己所畫的幾幅拉杆箱圖紙。
這是捎給嘉麗服飾總裁林嘉義的,林是生意精,不用解釋,也能看出其中商機。
劍橋到倫敦希思羅機場,開車需要兩個小時。丹拓和王大柱兩人送奎榮去機場,回來後再接上盧燦前往薩福克郡,這期間需要半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