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盧伯,您太客氣了。這是阿燦吧,真俊!這些天的報紙,沒少誇你呢。”
原來這位中年人是張鼎辰的長子張潤澤,雖然長得五大三粗,但見其言辭,并非張鼎辰所說的愚魯之人,搶先和盧燦打招呼。
他所說的報紙沒少誇,是指這兩次從法國運回大批圓明園舊物一事。一句話說得盧嘉錫笑容大張。
這種看似樸實,實則心細之人,做生意絕對是一把好手。
盧燦笑着點頭緻意,“張叔,麻煩你了。”
不一會,張潤澤和另一位夥計,兩人擡着一隻藤條書箱出來來,擺放在小八仙桌上。
“老盧,驗貨。一共三十八本,一千一百三十三塊碎片,都在這裡。”
張鼎辰伸手示意,語氣中有着強大的自信,這一刻,他大師之勢畢露。
“那我就不客氣了!”盧嘉錫打開書箱蓋,取出一匣書。
張鼎辰有心了,每五本用一副硬皮書匣盛裝,書脊外露,便于拿取。
盧燦跟着祖父身後,也随手取出一匣五本,不過,他隻是一眼,沒動。這些書要爺爺鑒定過之後,他才會拿取觀看。
盧燦注意到,老爺子鑒定很有程序。
首看書脊,因為書脊被淡黃色的桑皮紙包裹,他換成看上下兩端。
這是看裝幀是否缜密。
其次是動手搓邊,即一手執着書脊,另一隻手平展,搓弄書籍切邊處,時不時還抖弄一二,看有沒有殘頁或碎片掉落。
這是驗證書籍重新注漿後的柔韌性,還有就是檢驗是否有殘片碎渣存留。
兩項檢測完畢後,他這才展開書,快速翻動至中間,将書脊朝下,平放在八仙桌上,雙手各自壓住一邊書頁,向下平壓。
這是驗證書籍針線縫缋的緊密度。
第四才是檢測是否有劈紙或者引墨的情況發生。
劈紙或引墨,無論技藝如何高超,對原本都會造成巨大損傷。書畫和書籍的原主人是不可能願意的。
在檢查是否有劈紙和引墨發生的同時,檢測碎片拼接的痕迹處理情況。
三十八冊,一共分為八隻書匣盛裝,盧嘉錫每一匣都抽出一本,檢驗一番。
整個鑒定過程,張鼎辰不插手不發話,坐在旁邊悠閑自在的喝茶。
“老張,好手藝!”
整整花了半個小時,盧嘉錫放下最後一本時,由衷的誇了一句。
“那是!”這句話讓張鼎辰得意起來。
他給盧嘉錫重新斟了一杯茶,擡頭笑着說道,“你以為我說的這十萬塊不好掙是假話?”
“三十八本,一千多塊碎片,小的隻有米粒大小,一點點拼接,連續熬了七個晚上,把我的幾位弟子,拼得眼睛都花了。”
盧嘉錫附和的點點頭。
确實難,試想想,一百塊的拼圖,有迹可循,都需要常人一整天的時間,更何況這三十八本書,碎片更是無迹可尋,其難度難以想象。
不過,盧燦估計他們是有技巧的——隻拼文字。空白碎片極有可能是亂拼的,反正要注漿,那些碎片隻要顔色對得上,最後都會成為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