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頁)

  期善堂刻印的《金瓶梅繡像全傳》(萬曆版)一套;

  嘉靖朝《三國演義》通俗演義版刊本一套;

  餘象鬥的雙峰堂刻印《三國演義》志傳版;

  餘象鬥的雙峰堂刻印《皇明諸司公案傳》六卷;

  餘象鬥雙峰堂刊刻的《水浒志傳評林》完整版;

  ……

  這些明代小說中,餘象鬥的雙峰堂刻印社的作品最多。

  蓋因餘象鬥出生于閩中建安,雙峰堂是明代後期南方最大的刊印社之一。閩台距離很近,他們刊印的小說,流散到台島太正常不過。

  這些東西在内陸和港台,已經難尋蹤迹,沒想到竟然藏在這間小小的密室。

  接下來是明代史料及各類教科書,基本都是官版,一共有四十六本。

  潮州學府刻印、嶽麓書院刻印、白鹿洞書院刻印、應天書院刻印等刻印的制藝教材(八股文教案),各種儒家經典的經義及注釋、紅批,甚至還有兩本有關如何破題、立論、承題的備考工具書。

  明朝時,台籍考生是納入到閩中道進行科舉的。這裡面竟然還完整的保留有一份台籍考生文宗亮的鄉試準考憑證!

  這些東西太有曆史價值了!

  虎園博物館這次算是吃飽了!

  不知道錢穆大師八月底到香江,看到這些會不會震驚?

  随後是清代的時間,跨度從順治六年到光緒二十一年,合計一千九百三十四本,涵蓋史料、小說、文書、信件等等。

  民國的書籍很少,僅有十五本,估計這些書的原主人認為,民國的内陸,已經遠遠被東瀛抛在腦後,不值得收藏。

  沒等他看完,就被楚臣推了一把,“阿燦,稍後慢慢看。”

  他指着客廳中堆積的書籍,說道,“這裡還有不少的東瀛書籍,怎麼辦?我們可都不認識日文,靠你了!”

  這裡足有近千本日式書籍,看起式樣,很古樸,保存的也不錯。

  “交給我吧。”盧燦捋起袖口,帶上手套。

  第一本就是日式的旋風裝老書,《金色夜叉》,其作者為東瀛明治時期的短命才子尾崎紅葉。此書雖然太監(沒寫完尾崎紅葉就去世了),但在東瀛風靡多年,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非常受歡迎。

  盧燦翻過封面看扉頁。

  東瀛硯友社刊印,明治三十二年出版,第一版,版印數量為六千二百冊。

  好東西!能坑東瀛人不少錢!

  這些東瀛書籍及資料,盧燦沒打算收藏。

  坂本五郎在台島,他一定會感興趣的。賣給他,剛好賺點零花,大家買酒喝!

  聽完盧燦的打算,屋中幾人哈哈大笑,台島的高粱酒,什麼時間這麼貴了?

  這裡的書籍分類很簡單,隻要看看作者、出版時間、出版數量,就基本能估出大緻價值。至于文件,盧燦也隻看看擡頭,記錄下名稱,内容嘛,沒時間細看。

  一口氣鑒定五六十本,這次盧燦入手的是一本硬皮書籍。

  書籍上沒有名稱,翻開一看,原來是空白籍(東瀛人對不拉割線的空白硬皮筆記本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