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4頁)

  身後的田樂群,見到來人,趕緊整理衣服,在盧燦一旁,乖巧的鞠躬行禮。

  當得盧燦喊“祖”的,香江隻有一位,馮堯靜老先生。

  要理清馮堯靜與盧家的關系,還需要從盧家的兩房恩怨說起。

  創建清末十三行之一廣利行的盧觀恒,結婚時已經四十出頭,生有兩子,長房盧文舉,次子盧文錦。盧嘉錫是盧文錦的獨孫,而馮堯靜所娶的則是盧文舉最小的女兒盧慧茹。

  因此,馮堯靜是盧嘉錫不折不扣的姑父,高出盧燦三輩。

  按理說,兩人是至親,年齡有相差不大,應該關系不錯。可是,馮堯靜與盧嘉錫從不來往。

  起因還是當年廣利行的茂官之争。

  盧觀恒去世後,盧文錦拿到廣利行茂官(大管事)一職,盧文舉則做了富家翁。兄弟兩人因為茂官之争,已經有了心結。可偏偏廣利行在盧文錦的手上,急速衰敗,不僅将十三行首席行商的位置讓給怡和行,最後更是年年虧損。

  盧文舉盧文錦兩人大吵一架,最後,兄弟協議分家。

  盧文舉抽走廣利行中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資金,投入到十三行中另一家安發銀号中。廣利行更是雪上加霜,苦苦支撐十年,最終倒閉。

  因此,盧文錦這一脈,對長房一脈,恨意相當深。

  再說馮堯靜,十四歲那年,為幫助家庭解決生活困難,他離鄉别井,到十三行之一的“安發銀号”當學徒。由于他勤奮學習,不恥下問,對金融業的運作經營有一套獨特見解,很快獲得頭櫃(大股東)盧文舉的青睐。

  盧文舉臨終之前,将自己所擁有的安發銀号股份賣掉,一分為三,分給兒女,讓他們自行創業。

  國内世事日艱,盧文舉的兩個兒子遠走他鄉。馮堯靜則拿着嶽丈的饋贈,二十九歲的年紀,就在羊城創辦起“永亨銀号”,有了自己的事業。

  嶽丈一家,對他而言,恩同再造,因此,他也不願意主動和盧氏二房接觸。

  近年來,随着納徳軒珠寶的強勢崛起,馮堯靜的長子,也就是現任永亨銀行董事局主席馮玉斌,與盧嘉錫有些來往。前段時間錢穆大師的親人見面慶賀宴會,他也曾經出席。

  馮玉斌今年五十,站在馮堯靜的身側,低聲和父親說了兩句。

  “哦,是燦仔?都這麼大了?”馮堯靜笑容滿面,伸手在盧燦胳膊上拍拍。

  他和盧嘉錫沒什麼恩怨,早些年不來往,是看在嶽丈的面上,現在盧家二房再度崛起,他倒不介意在盧燦面前展現長輩慈祥的一面。

  “這是……”他指了指田樂群,語氣很和藹。

  “回禀馮祖,這是我的未婚妻,準備十一月訂婚!”

  聽盧燦介紹自己,田樂群很大方的從他身側向前一步,雙手合在胸前,再度鞠躬行禮,“馮祖,大安!”

  馮玉斌在一旁,又介紹兩句田樂!好!佳兒佳婦!有時間去看看你家老太姑奶奶。她老了,喜歡聊家中舊事,見到你們,肯定很高興。”

  馮堯靜的話讓盧燦一愣,他這是在遞和解的橄榄枝呢?連忙應承下來,“好啊,我過幾天會帶着阿群去看太姑奶奶。”

  “盧少東主,田總,幸會!”馮堯靜身側那位衣着很講究的中年人,等他們叙完舊,主動向盧燦伸手。

  “您是……”盧燦還真不認識對方。

  “鄙人新加坡大華銀行理财部郭勝利。納徳軒新加坡新店即将開業,在新加坡的宣傳聲音很亮啊!不知道貴寶号在新加坡的流水走賬銀行是否找好了?我們大華銀行樂意效勞。”這位很自來熟,馮玉斌沒有介紹,他自己主動找盧燦和田樂群搭業務。

  盧燦看了眼馮玉斌,這位自己名義上的“爺爺”輩,臉色未變,眯着眼睛笑笑。

  “哦,忘了說了,我們新加坡大華銀行,與永亨銀行是戰略夥伴,我們的客戶群,是通兌的。”那郭勝利見盧燦的表情,猜到一些,連忙解釋一句。

  所謂通兌,就是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彙票、支票,能兌換對方的彙票、支票,在“銀聯”沒有普及的情況下,這已經算是很深的戰略合作了。

  “十分抱歉,我們在島内的合作銀行是林家的九龍,在外埠是遠東銀行!”盧燦握着他的手,搖搖,語帶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