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啧啧感慨,“這得要花多少外彙券?”
盧燦倒是有些稀奇,“潘家園有鬼市了?”
他記憶中,潘家園鬼市,要到八十年代末才開始的,怎麼現在就有了?
“潘家窯。”還以為盧燦聽錯了,張澤宗糾正一遍。
潘家園早期的名字就叫潘家窯,在老京師的護城河東,現在還是一片水坑和窪地呢。
這一地帶的出名,與現在韓河村鎮潘家村老祖宗潘興業有關。
這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康熙年前,金陵琉璃廠工人潘興業來到京師,他原本想要在這一帶燒祖傳琉璃窯,結果發現土質不行,不得不改行少磚窯。
當時這裡有不少磚窯,競争很激烈。潘興業有着南方人的那種聰明勁,他想出三條妙招,将競争對手全打趴下。
首先,他提高質量,把自家的青磚、紅磚燒得杠杠的。
這還不夠,他有利用購買者喜歡占小便宜的心理,将原本一小丁二百塊磚料碼成二百一十塊,将原本一大丁八百塊的磚料,碼成八百五十塊,與其它磚廠同樣的價格出售。當時京城建築的那些泥水匠,悄無聲息的就白賺得主家這幾十塊磚料錢,一個個都往他這裡跑。
不僅于此,潘興業還提出十裡内免費送貨。
不到五年時間,潘興業将附近幾家磚窯廠全部擠垮兼并,成為唯一的潘家大窯,這一地帶,就改名為潘家窯。
燒了兩百年,這一帶窯土都挖空了,潘家隻得遷往房山,也就是現在的潘家村。
“潘家窯有鬼市?”盧燦不得不再問一遍。
“嗨!這些年就沒斷過!”
沒斷過?這與盧燦所聽聞的,有所區别。
張澤宗雖然不算老手,但耳濡目染,對古董行很熟悉,聽他這麼一解釋,盧燦連連搖搖頭,自己真是……自以為在京城住了十年就讀懂這座城市,現在看來,翻出一位老京城,都比自己強。
京城最出名的鬼市,并不是潘家窯,而是崇文門外的的“東曉市”,鹹豐道光年間就已經存在。民國時期,宣武門外的“鬼市”以及德勝門外的“曉市”非常盛行,潘家窯的鬼市才開始冒頭。這些年,内陸對這些一律取締,潘家窯因為“遠離”市區,才取得“第一鬼市”的名頭。
生活窘迫,“鬼市”有生存基礎,所以,盡管一再禁止,潘家窯的鬼市,依舊燈火搖曳從未斷絕,最近兩年,更有興盛的趨勢。
“宗哥,改天帶我去鬼市趟趟?”盧燦這句宗哥,喊得異常親切。
老京城人說去“鬼市”,不能說去,亦不能說上,更不能說逛,得說“趟鬼市”。這“趟”字有學問,水深水淺,水急水緩自己趟着試,有摸着石頭過河的意思。
“行啊,過幾天逢七,有大鬼市,我到時候約你。得起早哦?”他狹促的看了眼盧燦身後的孫瑞欣。
“不會耽誤事的。”盧燦呵呵笑道。
旁邊的孫瑞欣臉一紅,轉身出門。
存放古玩,需要驗貨的,張澤宗直龇牙,“阿燦,這裡許多東西,你也沒法帶走啊?”
他還真是了解情況,一口就道出盧燦所買貨品最大的問題——沒法出關。
盧燦自然不會告訴他,自己準備走灰色途徑,撓撓頭,“宗哥,我想在京師買棟四合院,到時候存放這些物品。現在,院子好買嗎?”
“有外彙券,還有不好買的?這兩天我幫你訪訪。東郊、銅鑼鼓巷一帶稍微貴點,兩百多一平。如果往外一點,月牙兒胡同、堂子胡同一帶,估計百十塊錢一平就可以了。”
嘶?這麼便宜?盧燦對京城的胡同也不算太熟悉,連忙打住他的話,“你幫我看着點,價格貴些沒問題,但四合院自要完整,不要太舊,翻修起來麻煩,其次,地理位置離你家進一些,方便拜訪張老。”
盧燦随手塞給他一萬外彙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