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7頁)

  夏老爺子說的是理想,誰也沒把他後面的那些話當真。

  徐梆達低頭對單世元耳邊輕聲說了兩句,他清楚盧燦非常忌諱别人清點貨品。畢竟收了盧燦的捐款,上次去香江,盧家招待甚為周全,這份人情要還的。

  單世元咳嗽兩聲說道,“夏主任的建議很好,我們确實需要了解到底有多少好東西掩藏在這些外貿商店中。”

  “夏主任,我的建議是,普查一次這些商店的倉庫,順帶着也就将那小子買走那些貨品的名錄帶回來。這樣一來,也避免了直接清查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您看怎樣?”

  這主意聽着不錯,可畢竟還是大網撈魚,漏者多多。外貿商店确實有售出數據,可那是統一銷售數據,你能查清哪一件商品是賣給香江那小子的?

  哪有剛才賈老提到的直接清點盧燦所購置貨品來得直接。

  可偏偏有道理——維護了港商的面子。

  夏老爺子低頭有喝了口茶,可能喝多了,有些苦澀,皺皺眉頭後,他擡頭對單世元笑笑,“單院長的建議,有道理,回頭就安排文物交流中心的的人,把京城各家外貿店摸摸底。”

  賈老還想要發言,夏主任壓壓手,讓他坐下,“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稍後我會把我們的意見彙報給部裡。”

  “接下來,大家聊聊津門老馮說的那件事。”

  自然是馮德生要求清點盧燦在津門張家采購的那些物件。

  “清點?我看就算了吧。”

  這次開口的是徐梆達,一幫老人中,他這位六十來歲的人,不算大。咽了口茶水,他繼續說道,“不過張淑成老先生家中的那尊克镈,确實是件好東西,得要想想辦法。”

  文管會、文物局等一系列涉及文物管理的機構中,“故宮”的勢力,從來都是最大的。雖然這一次故宮幫盧燦說話了,可并不意味着他們沒别的心思。

  譬如,盧燦所擁有的那件“克镈”。

  蔣氏大潰敗,将故宮内絕大多數高古時代的青銅器帶到台北,尤其是那些帶銘文的器件,一件沒留。

  現在故宮内所存留的高古青銅器,基本上都是建國後重新征集上來的,數量依然很少。此時衡量一家博物館是否有底蘊,最重要的一個标準就是“金石”器。

  這也是為什麼台北在此後二十年,屢屢自誇,中華文物精華盡在“台北故宮”,即便是京城故宮藏品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他們。

  是的,京城故宮盯上盧燦手中的那件克镈!

  ……

  盧燦接到張博駒張老的電話,已經是傍晚時分。

  下午接待華克倖帶來的兩撥客人,收入囊中九件器物,其中還有一件是館藏級作品——元代全能畫家劉貫道的《雙鹿圖》,由此而來的興奮,都被這消息沖散不少。

  不過,這件事輪不到自己頭疼了。

  下午,香江家中已經回電,這件事盧嘉錫親自出面——他在香江籌備完理想基金之後,就會赴京,親自洽談這件事。

  家主出面,自然比盧燦這個半大小子要受重視。盧家明天就會通過新華香江分社傳話,盧嘉錫不日北上,商談助學事宜。

  電文中說的很明白,讓盧燦不要去參合這件事,潛心遊玩便是。

  看到丁一忠取回來的電文,盧燦心下也感動不已。老爺子對自己的信任或者說“肆意妄為”太包容了。

  雖然盧嘉錫的話不多,但盧燦能看出來,他對北邊一直心有顧慮。

  作為傳統學者,以及儒家中庸學說的擁護者,盧嘉錫其實更想随大流,不出風頭不冒尖,堅決不做出頭的椽子。可自己北上不說,先是捐款故宮以供文物修複,現在又提出大規模助學的舉措,這兩條都算趟了先河。

  别看羅桂祥家族與内陸關系好,翻翻曆史,他們有過如此大動靜的做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