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心酸,中國近代郵政事業的啟蒙與發展,怎麼也繞不開殖民者。
1840年鴉片戰争後,列強瘋狂在中國攫取權利,海關更是被外國人所把持。當時擔任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的是英國人赫德。赫德是個中國通,他對中國郵政大權觊觎已久。赫德與李鴻章關系密切,便想方設法讓清政府同意由海關來試辦郵政。
清政府的郵政系統,最早是由海關來試辦的,海關試辦郵政中又是首先從津海關開始辦起。1878年稅務總司赫德就指派津海關的德璀琳,來籌辦清政府的海關郵務,以津海關為中心,在北平、營口、煙台和滬上五個海關來試辦海關郵政。
盧燦面前的這棟津門郵政總局大樓,就是1878年3月,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籌備的天津海關書信館!
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郵局書信館。
這座坐落在海河岸邊的老海關大樓,滄桑得不成樣子,兩層,厚厚的爬山虎枯藤,已經将大樓側牆全部遮掩。這裡曾是海關的公事房,海關書信館就設在該樓内,而中國第一套郵票也是從這裡發行出去的。
如今,它依然承載着津門郵政中心辦公大樓的重任。
五十二歲的唐涵,非常能說,态度也很親和,尤其是聽說孫瑞欣祖籍津門之後。在他的口中,津門郵政百年來的曆史,生動曲折。
這口才,适合說書。
盡管一開始,他并不是很看好這兩位年輕人。太年輕了!即便是香江人,也不值得他這位正局級出面親自陪同,剛才見面,那還是看在周賓夕的份上。
但在盧燦進門不久的舉措後,他徹底相信了,這位不是富家子弟就是敗家子弟。
盧燦幹什麼了?
呵呵,他在周賓夕陪同下,進入郵政大廳不久,就買下六十七個整版的今年發行的猴票——這已經是津門郵政總局的所有庫存!
即便是最癡迷的集郵者,不過買個四方聯、六方聯,再有錢的,買個整版收藏,誰會一口氣買這麼多?這妥妥的是二愣子才幹的事情!
唐涵不管對方是不是二愣子,有錢就行!昨天周賓夕已經給他打過招呼,今天這位來郵政大樓是來淘寶的,想要翻郵政倉庫中的老貨。
嘿嘿!郵政系統賺點錢不容易,送封信郵遞員要跑斷腿的!今天有外商來收舊貨,怎麼着也要将刀子磨得亮亮的,狠狠宰一刀!
看在錢的份上,老子陪你們轉!唐涵越發的熱情。
周賓夕是郵政總局辦公室副主任,二十七歲的年紀擔任副處,前途遠大。他站在局長旁邊,面帶微笑,從不主動搶話題,混官場的好料子。難怪他後來能成為津門副市長,成為周家第五代的又一顆政壇新星。
這是盧燦昨天晚上回憶起來的。
“盧先生喜歡郵票,這好辦。我這裡沒别的,就老郵票、老紀念封、老明信片多。”陪同盧燦和孫瑞欣,簡單參觀這座老樓之後,唐涵領着兩人,直接去一樓地下室,郵政總局的大倉庫在那裡。
地下室面積很大,其中一般辟為郵件分揀和配發中心,另一片則辟為倉庫。
郵政的倉庫藏什麼?自然不會全是郵票,許多信息不明确而發不出去的信件或者找不到收信人的信件,都堆放在這裡,一共整整占據了五大間。
當唐涵指着這五間倉庫介紹,腳步繼續往前,但盧燦還是回頭看了一眼,直覺感知,這些陳年信件中,一定有好東西。
“這些信件都是哪些年的?怎麼沒處理?”
“嗨!怎麼處理?賣給收垃圾的?或者造紙廠?”唐涵反問道,繼而有自己答道,“上面說了,别的地方能燒,津門這邊不能動。不光不能動,京城那邊經常清倉庫,老信件還往我們這裡送呢!”
接着自嘲的笑笑,“誰讓津門郵政是中國郵政的一塊活招牌?”
盧燦不知道這命令是誰下的,真正有遠見的人呐!
九八年津門郵政文史館建成之後,這裡的信件直接将館藏室鋪得滿滿的!盧燦上輩子逛過一次,從倉庫中扒拉出來的清末民國名人信件四百多封,建國後的名人信件更多!
更重要的是,這些逐年累積下來的信件,上面的郵票,基本就是一部中國郵票發行史!
将這裡的信件全部打包?
這一念頭泛起後,盧燦快速将其湮滅!這是給自己招禍!估計唐涵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