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4頁)

  清代郵票其實是最好鑒别,種類不多。從1878年發行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為止,共發行普通郵票、紀念郵票、欠資郵票、快信郵票以及地方貼用郵票共計22套125枚,另有加蓋改值郵票、限青藏貼用郵票9套五十枚。

  一共也才有31套175枚。

  種類少,所以辨認起來很簡單,很适合新人收藏。

  另外清代郵票的特征很明顯,所用素材也單一:主圖多用象征皇權的龍為圖案。如大龍、小龍、蟠龍,幾乎包攬了清代普票的全部。郵票邊飾也用封建時代象征吉祥如意之物,如靈芝、蝙蝠、如意、雲紋等。

  清代第一套大龍郵票很出名,因此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它最值錢。

  還真不是!

  順便說一句:如果有人說大龍郵票如何珍貴,一枚拍出幾十萬的,一律是騙子!

  大龍郵票發行整整八年時間,一共有三套,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每套都有三枚,币制為關平銀,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紅色,5分銀為黃色。

  當時的郵資可不便宜。

  一分銀是什麼概念呢?

  指折合當時十六枚銅闆,當時一枚銅闆能買一個燒餅,所以說十六枚銅闆也是相當昂貴的,何況是三分銀、五分銀,五分銀折合八十枚銅闆。

  大龍郵票一共發行了百萬枚,數量不少,所以,即便是收購三全套,在三十年後也不過三五千元,如果是舊票,那更便宜。

  津門郵政總局倉庫中,存有完整的三套大龍郵票各種币值,共計一千三百四十枚。

  盧燦将聯票挑揀出一百套放在一邊,這些品相比較好,可以存留。

  清代什麼郵票更有收藏價值呢?

  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紅印花郵票”!

  紅印花是舉世經典之作,既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對稱美,又有西方的結構美。它曆久不衰,一直是郵界最熱門的話題,并衍生出專門研究“紅印花”的“紅學”,為藏界罕見。

  紅印花郵票,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印刷。由于英國人向清政府交付“紅印花”時,主管批示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正在美國考察,無暇顧及國事;所以,這些紅印花就被暫存如海關庫房,直至1896年,大清郵政開辦,才把這些郵票重新加蓋發售。

  因此,紅印花郵票隻印制過一版十二萬枚。

  數量少,加之印刷精美,所以珍貴!

  紅印花郵票以雕刻凹版印制,齒孔15度左右。加蓋文字,大字五種,小字三種,共計八套,每套三枚。

  不過,盧燦很快又在這堆散亂的郵票中發現一版更珍貴的郵票——萬壽無疆日版石印蟠龍五角異色票。

  這版郵票存世量更少!

  1894年11月7日,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津海關赫德建議發行紀念郵票。

  由海關造冊處德籍職員費拉爾設計繪制,圖案取龍、魚、帆船、五蝙捧壽等幸福長壽喜慶祥瑞的内容。全套九枚,用太極圖水印紙印刷,俗稱“萬壽票”。

  這一套郵票原計劃是交付給東瀛印制,可就在大阪印廠交付伍仟枚萬壽票後,中日甲午戰争爆發,随即改為滬上海關印制。

  因此,萬壽票中的日版,僅有伍仟枚!究竟有沒有發行,都未可知。

  沒想到,時至今日竟然還能從津門找到整套九張樣票!

  嘿嘿,盧燦再度撥弄那堆郵票,沒發現第二套!

  孤品啊!

第37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