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頁)

  盧燦用胳膊肘碰碰李林燦,嘴角朝右側牆面示意,“老爺子,您看看那是不是趙老爺子的手迹?”

  李林燦擡頭瞟了幾眼,“咦,這小子還真是趙老頭子的弟子?這兩幅畫确實是他的手筆。”

  兩人口中的趙老爺子,就是嶺南畫派的集大成者趙少昂!

  趙少昂的作品此時正處于藝術巅峰時期,這兩幅畫作都是小幀作品,一幅為《枝頭麻雀初驚雪》,另一幅為《閑庭信步》。

  趙少昂的畫作,特點鮮明,雖然師承嶺南畫派,但他有融彙中西畫作的筆墨着色、空間留白等特點,其所繪物體的神色差異,各不相同。

  筆墨奇肆,布局通靈,寄妙理于豪放,寓新奇于平淡,雄秀雙至,意趣動人。因此,他的畫作,現在在香江售價頗高,每平尺能出價到伍仟港紙——這一價位已經很高了。

  《枝頭麻雀初驚雪》一共畫有四隻麻雀,站在積雪的梅枝之上,有啄羽的,有回首的,有張嘴鳴叫的,還有一隻麻雀兩隻腳已經蜷縮起來,振翅欲飛。

  畫中鳥兒無不透射出機敏、可愛、溫良、親切的生命神韻。

  《閑庭信步》中僅畫一隻獨步鳥兒,而僅僅這隻生靈已經意足神完,真有一種步态靈動的節奏感,好像隻差一步就會撲騰飛出畫面的感覺。

  幾人都圍在這兩幅畫作前,李林燦拍掌輕贊:“趙老頭子的畫技,已經登大雅了!”

  登堂入室為大師,大雅之作為涉足宗師之門檻。李林燦這一評價,不可謂不高。

  “各位,請看我的這兩件東西……”盧燦幾人正在讨論趙少昂畫作的精妙,趙太來已經從樓上下來,左右手各拿着一幅卷軸。

  老爺子瞅瞅豎軸的裝幀,神色立即變得鄭重起來,将盧燦和許胖子指使得團團轉。

  “小胖子,收拾收拾桌子……”

  “别急着打開,我自己來!”

  “傻小子别站着,幫我鋪麻布……還有,我的老花鏡呢?手套呢?”

  “準備點漿糊!盧小子,快點準備點防裂漿糊!”

  是的,這兩幅都是古畫,其中一幅的裝幀技術,正是盧燦很熟悉的宣和裝;而另一幅,則是赫赫有名的“唐經裝”!

  從裝幀來看,這兩幅畫都有超過千年的曆史,這種畫作,即便是絹本,也容易損壞,老爺子自然着急。

  盧燦也是一陣悸動!

  唐經裝,虎園博物館也沒見過!傳說中的東西!

第429章

趙家藏寶

  元代湯垕(音後)在他的名作《畫論》中有過對唐代裝裱的描述。

  “唐人裱手卷,以镂沉香為軸,白檀身為上,香潔去蟲,小軸白玉為上,水晶次之,玳瑁為下,多用紫绫做裱首,至有藏經之狀。”

  故此,唐代畫卷裝幀,在收藏圈中,通常叫做“唐經裝”。

  類似的記錄有很多,比之更早的是唐盧元卿的《法書錄》,也有類似的記錄:時人裝軸之法,極其瑰緻。《唐六典》中載有: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清代厲鹗又說:唐内府書畫裝潢匠,則有張龍樹、王行直、王思忠、李仙舟輩,要皆良工好手。

  從這些有關唐代書畫裝裱的記錄中不難發現,唐朝已經有完整的裝幀标準,有專門的裝幀場所,還有專門的裝裱匠人,這些,都代表唐代裝裱技藝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并形成了一種宮廷形制。

  因為時間太久,另外唐經裝為宮廷裝,所以類似裝裱的畫軸、手卷,存世量極少。即便是盧燦在京城故宮見到的那幅張老捐獻的《遊春圖》,其最初的裝裱,早已消失,現在它是明代的蘇裝制式。

  趙太華拿出來的手卷,居然是紫绫裱首,玳瑁小軸的唐經裝,李林燦和盧燦兩人,怎能不驚喜?

  另一幅宣和裝的畫作同樣珍貴,但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先拆看這幅“唐經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