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1頁)

  店裡的事情處理完畢,接下來沒什麼事,這位黃元挺有趣的,盧燦便邀請道。

  馬新愛還有些尴尬,想要拒絕,卻被丈夫輕輕拉了一把,搶先答道:“這合适嗎?不打攪兩位逛商場?”

  黃元要比妻子有眼力勁,田樂群的上位者威勢自然不必說,可妻子的這位同學,站在她的身邊,有着不一樣的書生氣質,生生将那種威勢沖淡,絲毫感覺不到兩人不相配。

  這就奇怪了!這說明眼前的盧先生同樣不一般。

  再說,這兩人的穿着,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與這樣的人交往,黃元從來不嫌煩。

  “阿群,你看呢?”盧燦問道。

  田樂群看了眼馬新愛,剛才她的話,貌似有故事,有心打聽一下,點點頭,“走吧,找個地方坐坐。”

  一樓就有咖啡館,取名“赤道咖啡”。

  布置的很有品味,三面牆壁上陳列這不少風景油畫,以及一些反應基層民衆的社會寫實畫作,諸如工人、車夫、船夫之類的,夾雜着幾幅洋美女的人體畫。

  “你們這是兼職賣畫?”點完咖啡後,盧燦順口問那位侍者。

  “是的,我們這裡是赤道畫會所屬的咖啡館,這裡的每一幅作品都對外售賣。”那位年輕的侍者,很禮貌的回答道。

  赤道畫會,四五十年代創立,創始人為南洋油畫大師鐘泗賓。

  鐘泗賓、張荔英、陳文希、劉抗、陳宗瑞等人,是“南洋畫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們所創立的南洋美專,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藝術類院校,培養出一代代的美術人才。

  南洋畫派始于二十世紀中期,代表了從中國大陸移民東南亞的第一代藝術家,在混合文化形态下,所開創的藝術風格和技巧。

  他們擅長采用中西融合的畫法描繪本土及區域題材,多為現實主義。

  現在,他們的畫作有個共性——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再過幾年,無論是第一代的鐘泗賓、張荔英,還是第二代畫家中的佼佼者何和應、許錫勇等人,作品的市場價值增長幅度很快。

  盧燦琢磨着,是不是投資一點?

  反正武吉知馬别墅這邊也空着,安置點畫作,還是很容易的。

  有了這想法,盧燦便站起身來,示意三人先聊,自己去看看牆上的油畫。

  牆上一共有九幅作品,福萊士購物中心應該是赤道畫會非常看重的展示平台,因此,在這家咖啡畫廊中所陳列的作品都是名家之作。

  第一幅作品就是陳文希的水墨猿猴。

  此人可能内陸藏家不甚了解,1908年出生于粵省揭陽,民國三十六年移居新加坡,潘天壽的弟子。

  他所畫的猴,堪稱一絕——為了将猿猴畫好,他在家裡庭園豢養六隻猿猴,朝夕摹形寫狀,及至後來,單從猿猴的跳躍、追逐、翻騰等動作,他便能道出猿猴的産地。

  這幅高一百二十厘米,寬五十五厘米的水墨大立軸,絕對的精品之作,标價隻有伍仟新币,約合錢三萬不到。

  拍拍手掌,盧燦将侍者叫來,“陳老的這幅《猿猴圖》,取下來,我買了。”

  這話說得幹脆利落,讓黃元夫婦都有些傻眼——喝杯咖啡,怎麼想起買畫?而且看他模樣,似乎還不想住手,又走過去看第二幅。

  他們夫婦雖然小有積蓄,可伍仟新币,也不算小數目。

  黃元看了眼妻子,用眼神詢問,這位盧同學,究竟什麼來頭?

  馬新愛搖搖頭。

  田樂群笑着幫着解釋一句,“他啊,喜歡收藏,看見好東西就是這幅模樣。”

  讓黃元夫婦難以置信的還在後面,咖啡畫廊四壁空了——盧燦一口氣将這九幅作品全部包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