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上午,三人又累又失望,坐在距離場館對面的巷子中,啃着家中帶出來的卷餅。
一陣風卷過來一張《羊城日報》,餘西澳将其踩住,想要看看報紙上的消息,手中拿着卷餅不方便啊,于是讓栓子拿出那對爵,壓在報紙上,邊看邊吃。
東瀛長江貿易株式會社,總部位于三重縣津市,成立于1912年,以紙張、棉紡織品為經營主業,其創始人為田村藝博,現在已經傳到第三代田村進雄的手中。
順便說一句,這家公司也是八十年代盜取中國宣紙制造秘密的罪魁禍首。
他們借着我國地方官員和民衆熱情迎接外賓,毫無商業保密頭腦的機會,來泾縣“參觀考察”。官員和工廠負責及技術人員陪同參觀,每一道制作工藝詳細講解,從而輕而易舉獲取了宣紙制造的整個流程,以及“紙藥”的配方。
八十年代中後期,他們完全仿制中國宣紙,其生産的宣紙,快速搶占市場——1990年他們的宣紙市場占有率達到當年全球宣紙銷量的百分之六十五。
第二名是中國嗎?也不是!英國邁特錫造紙廠所生産的宣紙,一直是歐洲書畫紙的主流。在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受英國人控制的蕪湖海關,就派出情報人員到泾縣打探宣紙的制作過程,英國佬拿到非常詳細的宣紙制造流程。
好吧,扯遠了,回歸正題。
因為業務關系,田村進雄每年都要來大陸一兩次,廣交會更是一場不缺的參加。他對中國傳統文物,有着很深的了解。
午飯時間到了,他帶着兩名随從,匆匆趕回賓館,需要陪同幾位内陸官員及貿易商共進午餐——他非常了解這種共進午餐對溝通情感的重要性。
瞟了一眼坐在路邊啃大餅的三位農民,他的鼻孔中帶出一絲絲鄙夷的哼聲,不過,他的眼睛很快落在報紙上的一對爵上,再也挪不開。
安德福也混在走出展館的人群中。
命運真是奇妙啊!有着香江這條收貨渠道,老荊頭坐館收貨,安德福年輕,負責跑外圍,兩人聯手,将劉剝皮的生意擠得七零八落。
短短一年時間,他已經成為江門一帶有名的老古董收貨商。
廣交會這麼熱鬧,江門新貴安德福自然不會錯過。
他的目光不停的掃視人群,尋找今天上午曾經向自己推銷青銅爵的那位年輕人。當時急于進館看開幕式,沒時間理會,現在想來,太失策——這下好了,人找不到了!
當時沒留步,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今年下半年收貨,遇到的赝品明顯要比上半年多。帶着香江來的付師傅下鄉,十次中有六次會遇到假貨。直覺告訴他,在會場賣貨的,工藝品成份居多。
那件青銅爵,會是真品嗎?如果是真品,那自己就錯過好東西了!
懊惱的安德福,随着人流前往街對面的大食堂(早期廣交會沒有便餐,都吃羊城賓館對面的大食堂)準備午餐。他眼睛偶然瞥見不遠處的街角,三位農民坐在路邊,其中一位正是上午攔住自己的年輕人。
驚喜啊!安德福連忙擠出人群,奔了過去。
可是,他們面前已經有幾人蹲在那裡。那幾個人應該是東瀛人,安德福聽了幾句,便從對方憋足的話語中猜到身份。
蹲在地上的那位四十來歲的東瀛人,一手一隻青銅爵,正在鑒定呢,自己算是沒法插手了。忽然,他瞥見地上還有一隻鼓囔囔的黃帆布包,這裡應該還有東西?
“我能看看嗎?”他指了指這隻帆布袋。
餘西澳覺得有些暈,剛才那麼辛苦沒人理會,這會接連來了兩家問貨,正準備點頭答應,對面的那位東瀛人先開口了,“不行!必須等我看完!”
餘西澳隻得對安德福遺憾的笑笑。
安德福心頭惱火,卻又沒法堅持——對方畢竟是外賓。那葛栓子閃身将安德福拉到一邊,輕聲說道,“哥,别急,我住的旅社中還有幾件,比這還好。”
這句話如同一瓢涼水,讓安德福迅速冷靜下來。
這一年來,他接觸過無數的古董,其中有不少銅器,雖然不能算是大家,可也明白,傳世青銅古器的數量,非常少!絕大多數都是墓葬品,屬于出土古。
可這幾件青銅器模樣很古,竟然沒有絲毫出土品的迹象!
他們三位農民,竟然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