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頁)

  “呵呵,有心了!”陳婵玉拉着他的胳膊,滿臉笑容,“以後多來這邊走走,别見外!你和我家陳矽年紀差不多,你都已經成才,他還在校讀書呢。”

  陳矽是陳老的長孫,陳玉志的長子,今年二十,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留學。

  在盧燦與陳婵玉交流過程中,楊啟林一直微笑着站在一旁。

  陳老的特護都是從國立中央醫院請來的,醫生新加坡頗有名望的皮特·魯瓦。

  盧燦一行趕到房間時,魯瓦醫生剛好檢查完畢,“我還是堅持意見,陳小姐,希望你們能盡快做通老先生的工作,将他送到英國……英國皇家惠靈頓醫院,對這類神經受損,有很好的醫療方案。”

  陳老半依在床頭,滿頭白發,面色紅潤的厲害,這是氣血流通不暢所導,他的嘴部有些歪,眼皮耷拉,見到楊老和盧燦進來,隻是在鼻孔中哼哼一聲,算是招呼。

  這……情況很嚴重啊!

  聽到魯瓦醫生的話,陳婵玉,還有陪伴在陳老身邊的夫人,倆人都很焦急。從十月中風到現在已經一個月時間了,沒見恢複就算了,聽醫生的口氣,還日漸嚴重。

  “之初,去英國看看吧……這邊不是沒辦法了嗎?”

  陳夫人淚珠子在眼眶中直滾,哀求道。

  老頭子卻緩緩閉上眼睛,不去理睬。

  盧燦真是無法理解,病死在醫院和病死在家中,區别真的很大嗎?不懂老人怎麼想的。

  那位魯瓦醫生也在旁邊介紹,惠靈頓醫院在神經科如何如何牛,試圖再度勸說老先生改變他那固執的想法。

  惠靈頓醫院?盧燦想想,自己最近貌似在哪篇報道上介紹過。

  嗯?想起來了……

  “陳老,惠靈頓醫院确實不錯。”等大家都有些灰心時,盧燦插口說道。

  “巴林銀行總裁安特衛普·羅德,九月十五日中風,就是送到惠靈頓醫院的。這才兩個月,他已經康複出院,上周還參加巴林銀行開業兩百年的紀念活動,還發表了演說。”

  嗯?盧燦的一席話,頓時将所有人的目光聚到自己身上,連閉眼的陳老,都睜開眼看着盧燦——能活着誰也不願死去。

  其實說法都差不多,但盧燦用的是一個他們都能感知的身邊人做例證,這就很有說服力了——巴林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英資銀行。

  “阿燦,真的?”陳婵玉一把抓住盧燦的胳膊,眼神灼灼。

  “當然是真的,這件事稍稍查證就知道。”

  八十年代的地球,信息資訊的傳播,到底還是落後太多太多。英倫三島的消息想要傳到新加坡,很難。

  九月份盧燦還在意大利,當時看過一份《泰晤士報》,上面有安特衛普·羅德中風,送到惠靈頓醫院的消息,而這一次回新加坡,盧燦又湊巧在《南洋商報》上看到巴林銀行成立二百周年慶,安特衛普·羅德出席的消息。

  兩者一結合,自然就得出安特衛普·羅德從惠靈頓醫院康複的結論。

  盧燦之所以留心這則消息,則是因為巴林銀行在新加坡,與大華銀行的業務競争,非常激烈。

  “欸,我這就去問問。”陳婵玉安慰陳老夫人兩句之後,匆匆出門。陳家與巴林銀行有業務往來,想要證實這條消息還是很容易的。

  盧燦的這條消息,讓陳家人頗為振奮。

  顯然,今天就不适合談藏品交易,不過,能交好陳家,意外之喜。

  将楊啟林送回家,老家夥拍着盧燦的肩膀,哈哈大笑。

  ……

  錢偉正在新加坡,和大華銀行的四小股東,商談股權轉讓問題。這四家,差不多能拿到百分之三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