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7頁)

  這裡有大量的各色金銅佛像——阿裡地區盛産金銀;有許多精美的壁畫,還有很多堆積在倉庫中無人問津的經書、唐卡等等。

  他們一行,支付給當地住戶每家十個大洋後,開始瘋狂盜取。

  花費兩年多時間,沿着象泉河,用簡陋的竹筏和馬車,整整運輸了二十多趟各色文物,到最後,他的同伴都不願再去——嫌累。

  其竊取的數量,至今也無法統計。

  如此的文物巨盜,竟然在後世的曆史中籍籍無名,沒有遭到絲毫譴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麥克活斯·揚非常低調——從印度将這批文物運回英國後,并沒有如同因斯坦那樣獻給博物館,而是自己私藏起來,或者偷偷運到交易市場售賣。

  此後三十年,古格王朝的物品遭受到從印度入境的歐洲人大量盜取。

  因此,盧燦一聽說是古格銀眼佛像,立即想到當年的麥克活斯·揚。

  瑪麗亞是英國知名律師,又很有錢,完全有可能買到這些被運回英國的古格王朝文物。

  再來說說古格銀眼。

  古格銀眼,其實就是古格王朝所留存的“銀眼佛像”。

  這種佛像非常有特色,用白銀鑲嵌銅像的眼睛,使佛像的眸子看起來就仿佛有了生命。因為極少流傳于世,所以尤為珍奇,長期以來,無人知曉其究竟為何物。

  張博駒、李林燦幾位老爺子,也是根據曆史傳說的特征進行推斷,認為趙太來從英國運回來的兩尊佛造像為“古格銀眼”,他們也沒有非常确定的把握。

  因此,李林燦給盧燦來電話,就是希望他回香江也參與讨論。

  盧燦還真見過實物:九七年藏區文管會組織一次挖掘,在古格王朝皮央遺址杜康大殿的發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銅像。這尊頭戴化佛寶冠,四臂各執法器,結跏趺坐于獸座蓮台,頭生三眼,額上正中眼為縱目。三隻眼的眼球,都采用鍍銀的技法做成。在金黃色的銅像背襯之下銀光閃閃,晶瑩锃亮,這就是所謂“古格銀眼”。

  這件珍貴的古格銀眼佛像,館藏在藏區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古格銀眼佛造像的珍貴,在于它那神奇的工藝——不僅僅是鍍銀眼睛。

  絕大多數佛像鑄造,都是采用“分段式”,也就是将佛首、佛身、軀體、手臂、坐台等進行分部鑄造,然後焊接成一體。

  古格銀眼佛像的鑄造則是神奇的一體鑄,這就牛大了!

  據說此工藝,來自于古格王朝的“魯巴”。當年阿裡三圍以托林寺為主寺的下屬二十四座寺院的金屬佛像與法器,都由魯巴鑄造。據說魯巴鑄造的佛像用金、銀、銅等不同的原料合煉而成,工藝精湛,通體全無接縫如自然形成,其價值甚至超過了純金佛像。

  魯巴究竟是一位工匠?亦或是一個地方?還是一個組織?真正答案沒人知道,更沒人知道他或者他們的鑄造工藝從何而來。

  在藏語中,“魯巴”的意思是“冶煉人”,也就是擅長鑄造的人。

  後世考古得出的結論認為,魯巴應該是地名,而且找到了依據,——今天的紮不讓北面,劄達縣的一個鄉,就叫魯巴鄉,這裡的人确實很擅長鑄造及錾金銀銅器。

  可惜,無論是鍍銀眼,還是一體鑄的工藝,都沒有流傳下來。因為沒有工藝傳承,這一答案,依舊被很多人懷疑。

  談到古董,盧燦的話語滔滔不絕,黃浩東出生在新加坡,雖是華裔,可對中華傳統的認識,僅僅是課本上的那點東西,哪裡聽過如此瑰麗曆史,還有如此神秘的技藝?

  兩人,一個說得興起,一個聽得入神。

  溫碧璃端着一杯新茶進來,心下奇怪,這兩人不是談論佳甯集團的事情嗎?怎麼扯到古董上了?

  她的闖入,終于打斷盧燦兩人的“偏題”!

  黃浩東站起身來,準備告辭,盧燦敲敲桌面,突然開口說道,“浩東,你把大華銀行的職務辭掉吧。”

  “啊?”黃浩東一愣,連帶着旁邊溫碧璃也是一怔。

  好在盧燦很快給出答案,他笑着說道:“菲利普斯财務公司,你知道吧。你從大華辭職後,去菲利普斯财務公司,錢總最近在組建商情分析科,缺少一位負責人。”

  “我覺得你在商情分析上,很有特長,你去那裡負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