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燦這句擔心其實也沒啥必要,七八十年代,東瀛各大窯口在景德鎮招攬了不下于五千名制瓷工匠(數據出自于《八九十年代國内人才流失考據》),曆史證明,這些人才流失,對景德鎮制瓷事業,并沒有太大影響。
景德鎮制瓷底蘊,太深厚!
這是任何一個所謂的制瓷大國所無法比拟的。
桂老和陳老的試驗,還需要有幾天才能出結果。盧燦離開漁灣之後,溫家老二溫嘉銘陪同他一道,去了嶺上,順道看看陳錄生、張國怡負責的巴士公司。
“阿蓮和那個發仔,吹了!”上坡途中,開車的溫嘉銘突然冒出一句。
呃?盧燦一愣,這事,他還真的沒怎麼關注。
嶺上那波人的心思,盧燦也能感知一二,對小龍女,要說不動心,那是……假話,可是,過去的一年多盧燦大多數時間都在新加坡,精力都放在收藏和經營上,再加上女人不缺,他也就無所謂那一兩支野花。
嶺上的那波人,心思也就逐漸淡下來。
今天,溫嘉銘突然提起這一話題,盧燦還是有點觸動。
無它,那陳朝武要登台了,這人,可不是什麼良緣!
第553章
小樓采蓮
盧燦歇腳的地方,自然是嶺上小樓。
自從溫碧璃去了新加坡,這裡由溫母帶着一位傭人看顧,收拾的很幹淨。
不一會,張國怡、陳錄生兩人就匆匆趕到,手中拿的是嶺上巴士公司今年的分紅申請。
去年其實也有盈利,可惜被盧燦壓住,所有盈利都用到再投入,也就是購買新巴士和修路這兩處。現在的嶺上巴士公司,已經擁有各類運輸車輛十六輛,維修車一輛,公交線路三條,在香江巴士公司中,也算是小有名氣。
盧燦坐在那裡,快速的翻閱巴士公司的财務報表。還不錯,去年的盈利,能達到一百九十萬錢,刨除年底發放的各種獎勵金,還有一百三十萬左右可供分紅。按照現在巴士公司二十二股的股本來分的話,每股可拿到五萬九的分紅。
這一盈利,可以說是盧燦所有投資中,利潤最小的,按照他的本意,今年的盈利應該作為再投入,可看着陳錄生和張國怡眼巴巴的模樣,盧燦笑笑,随手簽下名字。
這裡是調景嶺,是香江最貧窮的地方,六萬錢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小數目了。
“嘢!”陳錄生忍不住揮動拳頭,總算見到利潤了,如果今年再不分紅,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和嶺上那些股東交代。
盧燦将簽字後的申請報告交給張國怡,“張哥,拿着這份報告,去大華銀行九龍分行申請兩百萬貸款吧,我會安排人審核的。”
“貸款?”陳錄生和張國怡一愣。
嗯,盧燦點點頭,笑着說道,“兩位沒想過将巴士公司做得再大一些?譬如開辟新的公交線路?購買更多的巴士?或者添置一些出租車?”
“啊?那要投資多少錢?”
擴大當然好,可是,這要再投入多少?陳錄生張張嘴,咽了口唾沫後問道。
盧燦搖搖頭,“嶺上巴士的财務報告是合格的,算是優良資産,可以從銀行拿到一定數額的貸款,适當的貸款,對巴士公司的擴張有益。”
這兩人的學曆都不高,對“負貸經營”有疑慮,這無所謂,等他們嘗到甜頭就會明白。畢竟,眼界決定世界。
“這筆貸款,可以用來購置新車輛,繳納新線路保證金,增加嶺上巴士的盈利能力,再用盈利來償還銀行借貸,形成良性循環……”盧燦呵呵笑着開句玩笑,“說不定,嶺上巴士還能做成上市公司呢,到時候,你們兩位,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老闆!”
“上市公司?!”
我的天啦!在陳錄生的眼中,香江哪一家上市公司不是巨頭?嶺上巴士也可以?想想嶺上巴士,從無到有,再到現在的分紅。上司?似乎……還真有可能!
陳錄生回頭看看張國怡,他的眼中同樣閃爍着興奮刺激的光芒,兩人同時對盧燦點頭,“行!我們聽盧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