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館的籌備,早已在虎園擴建計劃之中——當初盧燦從台北憲兵俱樂部地下室,就帶回不少東瀛藏品,此後又在秘魯收到柿右衛門瓷器若幹,再加上三月份從東瀛收羅的藏品,盧燦手中的東瀛文物,足夠開一家單獨展館。
隻不過之前的藏品中,書畫類偏少,有了上村家族的“慷慨”,現在,夠夠的!
送走上村淳之一行,盧燦沿着虎博參觀道慢慢散步,自己有些時間沒好好看看,自己的王國。
園區人很多,不少導遊帶着團隊,唧唧歪歪介紹着,從身邊走過。剛剛路過的一波,舉着太極旗,聽話音,是南韓過來的旅遊團——虎博與香江二十家旅遊團簽訂戰略合作,他們所帶來的團隊,門票價格的三成,都将返還給旅行社。
更多的還是散客,三兩人一隊,或者獨自欣賞一件件或古樸、或耀眼、或平凡、或驚人的藏品——盧燦更喜歡這些遊客,他們明顯不是看熱鬧的,而是真心喜歡或仰慕。
對于每一位進園的遊客,盧燦都保持足夠的尊敬。他們誰也沒注意到,這位穿着短袖衫,戴墨鏡,站在路邊等他們通過的卷發青年,竟然是這一國度中的王者!
等他們通過後,盧燦再重新上路。
整個園區呈現波浪形,開館時的W型走向,現在已經向北增建三座新的W型建築,而最北方,依舊在建樓,八月底差不多能封頂,那将是東洋館,以及趙太來家族倫敦别墅藏品的最終館藏所在樓。
趙家倫敦藏品,一如盧燦所猜測,其中赝品占比相當高。虎博一共派出包括李林燦在内的十一名鑒定師,半個多月,才鑒定兩萬件不到,估計全部完成,要到八月。
當然,虎博專業鑒定師的鑒定,和盧燦尋寶時鑒定不一樣,他們不隻是辨真僞,還需要編号、整理成冊,打包裝箱。
已經鑒定的近兩萬件,一共一萬一千件真品,其來源有四成出自圓明園,以各類藏傳佛像、佛貢品為主,書畫類相對較少。
這也在盧燦的猜測之中——十九世紀的英國人,根本不懂得中國宮廷中的字畫書籍的價值,他們更願意攜帶那些金光閃閃的鍍金佛像、佛具回家。
至于回到倫敦後發現,這些隻是參雜有大量鉛料的紅銅與青銅鑄造品,他們會不會後悔?那是一定的!否則也不會如此快速流落到倫敦世面上——佛教在英國沒市場,放在家中還滲人,不如低價出手。
于是,便被有心的伍廷芳及其紅顔知己,占了個大便宜。
根據李林燦發回來的消息,這批藏品中,超大件幾乎無赝品,一米二到六十厘米的大件佛具赝品也不多。赝品最集中的,就是中小件,不僅佛具赝品多,玉器與手把件、字畫、古籍的也有不少。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書籍、字畫中,有超過一百多本并非赝品,而是瑪利亞小姐買錯——她将清末羊城貿易局所發行的各類工具書,譬如菜譜、航海指南、開埠公告等明顯在當時不算文物的,都一概買回家。
最為有意思的是,藏品中還有一件字迹歪歪扭扭的“臨帖”,上面是最基礎的永字八法筆畫結構,有些類似後世練習毛筆字,總是從“點橫豎撇捺”練起。
這一看就知道是剛破蒙的孩子所寫,也被她收購,不知花多少錢。
李林燦老爺子來信征詢盧燦,那些赝品怎麼處理?
全部毀掉?
且不說這些赝品經曆近百年的曆史,本身也是文物,單是對瑪麗亞小姐來說,這麼做也不合适——這些物品中的每一件,都凝聚着她對一位優秀的中國男人的思念。
自己是她的間接受惠者,怎麼也應該尊重她的情感。
那隻有留下,可是,留下來堆積在倉庫中?這些東西占地方不說,每年還需要大筆的養護費,費時費力。
盧燦目前所能想到的,就是挑選出部分赝品,放入赝品館。
虎博進門第一間展館就是赝品館,展示一些作僞的赝品,以警戒古董行,這一舉措,在香江古玩圈頗受好評。
可數量太大,按照李老爺子估計,最終不會少于五萬件赝品,而赝品館最多容納兩百件赝品展示——太多展示,會引發市場恐慌。
撓頭啊!
算了,等自己過幾天去倫敦看看,再決定怎麼處理。
不知不覺,盧燦發現自己已經穿過展館區,來到北側的森林氧吧,這是盧燦給這片林子取得名字。這裡已經成為園區最受歡迎的地帶,每天早晨,虎博的老家夥們、工作人員都來這鍛煉身體。
這裡也是虎博的安保部門最頭疼的地方——每天傍晚,都要來這邊仔細搜索一遍。虎博安保隊長王坤,已經和盧燦建議幾次,将森林氧吧與虎博展覽區隔開,另行修建道路。
從安保角度來說,這麼做确實有益,可如果從遊客角度……别忘了,森林氧吧後面,還有佛塔與十八層地獄岩畫,這些也要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