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3頁)

  “張叔,忙得過來嗎?”張潤澤是香江修繕大師張鼎辰的長子,一手紙質古籍修繕裝幀水平,頗為高超,他是虎園開館後,盧燦高薪挖過來的,現在擔任修繕部的經理,随他一同進園的還有墨博軒的幾名夥計。

  他擡擡頭,見盧燦進來,忙将手頭工作交給旁人,迎上來,“阿燦和阿欣來了?”

  握握手後,他有些無奈的笑道,“其實大家都在搶救,不是修繕。”

  這話盧燦懂。物館的修繕,無論是那一品類,都必須遵循“以古修古”,那就是一個細工慢活。此時大家所做的,就是封存現狀,使之不再惡化。

  像各類古籍的搶救性真空封裝,字畫卷軸類文物的原裝幀抽底,絲帛類文物的覆面塗裝等等。然後将這些物件,盡快送到虎博,未來會慢慢修繕,恢複文物的本來面貌。

  見他的表情,盧燦心中沉了沉,“情況很嚴重?”

  “你稍後下倉庫看看就知道。所有的物件……都是用大紙箱包裝,英國氣候潮濕,這裡基本沒有幹燥設施,那些紙箱本身就是破壞源,所以……””他攤攤手。

  他稍一描述,盧燦就明白過來,頭皮發麻。

  瑪麗亞女士,不懂中國文物,更不懂如何保管,恐怕買來後就直接塞進紙箱中。這些紙箱子,可不是牛皮紙,而是化學造紙,裡面含有許多化學藥劑成份。

  倫敦潮濕,這些化學用紙腐爛,很容易整箱貨品的二次污染。

  戴靜賢在旁邊笑笑,也很無奈,“這次我們僅訂購裝箱木版,就将巴尼特周邊的兩家木材加工廠所有存貨買空,就連刨花都掃得幹幹淨淨。”

  文物的最佳運輸和短時間封存方式,就是木箱内塞滿刨花。

  不能打攪大家工作,盧燦很快離開,來到第二間帳篷,這裡是金屬件的急救處。

  金屬類文物的修複工作,更漫長。

  舉一個例子。

  1980年發掘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由于原有木椁早年腐朽、上部填土塌陷,緻使兩輛銅車馬損壞嚴重:一号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325片;二号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685片,斷口2244個,破洞316處,裂縫55處(以上數據來自《秦始皇陵銅車馬發掘報告》)。

  兩輛制作精細、構件繁多、形制複雜的殘破銅車馬的修複工作,從1980年12月至1988年4月,曆經八年,才清理修複完成!

  當然,這種工作很有價值,它們是研究秦代冶金、鑄造、機械、車輿、鞁具及系駕方式至為珍貴的重要文物。

  再給大家說說,一件殘破的鼎器修複,需要多少工序:需要拼合、整形、翻模、補配、修補、紋飾對接、焊接、鋼錾镌刻、做舊、填鋅、沙洗等等。

  整個工作絕對比新鑄一件青銅鼎器麻煩太多!

  所以,這裡是金屬件的急救處而不是修繕間。

  急救有兩種方式,主要都是針對氧化嚴重的高危部位,其一自然是要用到萬能的保鮮膜(有大師說過,保鮮膜是古董修繕發展史上一次偉大發明),将其捆綁密封,運回虎博再慢慢修繕;另一種方式就是植物膠覆蓋——将一種調配好的速幹植物膠,快速塗抹在高危部位,能很好的隔絕氧化、去鏽蝕,等回到虎博後,再揭開這層植物膠。

  金屬修複大師,來的是張心如!

  對,沒錯,就是主持修複四羊方尊的那位内陸金屬文物修複大師,張心如!

  抗戰期間,四羊方尊在随湘南省銀行内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機轟炸,運載四羊方尊的車輛不幸中彈,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棄在湘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内,十幾年無人問津。

  1954年4月,張心如調至湘南省文管會,當年5月,便接到任務修複四羊方尊。

  他修複這尊四羊方尊花了多長時間?

  兩個月!僅僅隻用了兩個月!四羊方尊修複成功,再次展現出三千多年前的瑰麗身影。

  這件事震驚業界!

  因此在張博駒張老得知虎園缺少金屬件修繕大師後,第一時間向盧燦推薦張心如大師!

  福伯安排奎榮北上,請來張大師,不僅請到他,還捎帶着将他的恩師文物修複專家張振茂、王長青的另外六名弟子,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