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紐扣銀币紋飾上,就能讀懂殘酷的曆史争霸!
眼前這三枚白匈奴币,估計就是被攤主當成古印度貴霜王朝的“查拉建銀币”。
“嗨,這些怎麼賣?”
盧燦手快的很,從木盒中挑出這三枚白匈奴币,然後又挑揀十枚左右品相不錯的其它銀币,掂量一下,問道。
這批銀币真心不錯。
含兩枚查拉建銀币,不介紹了。
還有三枚哥疾甯王朝(與宋朝同時期的阿富汗地區王朝)銀币,也很有收藏價值。
一枚西突厥蓮花銀币,這東西也很少見。
還有四枚他也不太清楚的古絲綢之路的“騎士”銀币——古絲綢之路上大小國家多如牛毛,其古銀币體系鑒定之難,冠絕古董圈!
一共十三枚,基本上将木盒中的好東西,一掃而空。
那攤主四十來歲,一臉的馬克斯胡子,早就盯着盧燦——這種小紐扣銀币,是重點防盜對象。盧燦東方面孔,挑選銀币的手法非常老道,讓他非常驚訝——對方挑選的明顯都是老貨,難道這男孩認識?要知道這些銀币中,他近八成都不認識。
見盧燦問價,他眼神狐疑的看看,伸出五指,張了張。
“對不起,請你明說。”盧燦才不和他對手勢——這種手勢可以解釋為五法郎,黑了心的話,也可以解釋五十法郎。
“你認識?”那攤主果然有些懷心思,被盧燦一逼,沒說價格,先反問道。
十三枚銀币,被盧燦排在手心,剛好蓋滿手掌心。市場淘貨他可是老手,一瞬間就摸透老闆的心事,他嘻嘻一笑,“看起來挺有意思的,不貴的話,買回去玩玩。”
那攤主揚揚手,有點尴尬,“其實……我隻想和你交流,你如果想要買,十法郎一枚。”
這就欺負人了,剛才亮出來的可是五指啊,一轉眼就翻一倍。
“你剛才的手勢,沒看錯的話是五法郎一枚。我開價,三法郎一枚,不賣的話我不要了。”盧燦将手中的那些,叮叮當當的重新扔回木盒。
兩人的讨價還價,自然引起旁邊的三人關注,那為花白頭發眼鏡男,注意力落到盧燦扔回的銀币上,眉頭皺了起來。
盧燦轉身要走,眼角餘光掃在他的臉上,心中咯噔一下,莫不是這花白男也認識?這下糟了……
撿漏淘寶的快感,就在得與失之間,與價錢真心關系不大——這一盒銀币又有多少錢?盧燦全包下也沒什麼,可那就沒了淘寶的趣味。
原本想要轉身離開,以此來壓價,現在盧燦心中沒底了,他又回頭盯着攤主,“言而有信是一種好品質,你這翻臉就将價格翻一倍,不怕傳揚出去嗎?”
是的,盧燦妥協了。他的話語中的意思,就是同意五法郎一枚,折合錢在十八元左右,普通銀币的市場價位。
好在那位花白頭發男子,懂規矩,在盧燦還價時,并沒有插話。
“好吧,你說服了我!”那位攤主似乎自己多虧一般,揚揚手,“十三枚,六十五琺琅。價格不能再低了。”
盧燦掏出十三張五英鎊的鈔票,放在攤主面前,然後從數百枚的銀币中,快速挑出十三枚剛才看好的銀币,一枚不差!
這時,無論是圍觀的花白男,還是攤主,都意識到這年輕人真識貨!
等交易完畢,那五十多歲的花白男,這時才開口說話,“嗨!小夥子,能轉讓一枚白匈奴币給我嗎?”
他的棕色頭發中,夾雜有大量的花白色,帶着眼鏡,很有學者風範,再加上他剛才并沒有冒然出價,盧燦對他的印象還不錯,于是看看手中的三枚白匈奴币,笑着說道,“教授先生,您能把手中的那套阿育王銀币的交易權轉給我嗎?”
“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轉讓一枚白匈奴币給您。”
白匈奴币?攤主有點懵,另外兩名老者的學生,同樣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