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第3頁)

  因為法國西北部經濟較為發達,納徳軒珠寶的店鋪布局,比較偏重西北,其廣告投放也有所偏重,所以,《西部閃光報》就成了納徳軒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

  有嘉妮的電話,又簽訂大筆廣告宣傳投放計劃,光頭主編德格雷·迪盧一口答應下來,“為納徳軒的善舉被污蔑進行正義的辯論,不駁倒《東部共和報》決不罷休!”

  好吧,激烈的口水戰打響!

  當然晚上,該報社的副刊《萊恩時報》便開始還擊。

  大标題的專題——“請将手放在胸口再發言!”文章中,先陳述法國各大城市流浪寵物的嚴重性、危害性,以及相關機構的評估數據,一一列舉,然後又将納徳軒珠寶的提議、捐贈、捐建等一筆筆列出,組成數字。

  最後,文章寫到,“……哦上帝!今天我們聽到一個奇談怪論,慈善行為,竟然還需要分場合!珠寶展又怎樣?珠寶秀就不可以有慈善元素?這是什麼道理?”

  “真是一隻聒噪的青蛙!”

  法國人愛别人取外号,比如叫英國人ROSE

BEEF,笑英國人不能曬太陽,有點陽光那白膚色就成紅肉狀;又叫意大利人SPAGHETTI,換成國語就是說一面條腦袋。當然,報複也是顯而易見的,歐洲别的國家也毫不客氣地稱法國人為GRENOUILLEfrog,說的是青蛙,實際上暗指法國人什麼都往嘴裡塞。

  這篇文章中的青蛙,自然不是吃貨的意思,而是呱呱亂叫。

  這篇報道,指向性很強,很快,一東一西兩家地方大報,圍繞納徳軒珠寶的慈善之舉,掐了起來。

  除了這兩家旗幟鮮明一正一反,法國其它幾家報紙的報道,都比較中性,行文中對“作秀”體态勢在掌控之中,這讓盧燦有些小得意。

  事實不由得他不開心——盡管因為他的錯誤主意,嘉妮想要力推的無色玻璃種翡翠飾品,沒能成為開幕秀上的明星,可實際上因為納德有着并不明顯的提及,同時又對納德軒珠寶的大筆慈善給予嘉獎。

  整軒珠寶的整體關注度的提升,導緻那些飾品依舊成為焦點。

  無色玻璃種與水晶,孰優孰劣,是經常被參觀人員提到的問題。

  如果從現在的市場價位來說,無色玻璃種翡翠那就是“垃圾”“邊角料”,和歐洲傳統飾品大戶的水晶,根本無法相提并論(這是當時的現狀)。

  無色玻璃種與水晶的區别,盧燦、阿欣輕松辨别,不意味着别人也那麼輕松。

  如果從物理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結晶方式不同:

  玻璃中和冰種:礦物晶體直徑都小于01mm,肉眼感覺不到顆粒邊界,均勻一體,透明度較高,但在顯微鏡下可以辨認礦物形态和排列方式——多晶體結構,顯微細粒狀。

  水晶的結晶方式是六方柱和菱面體的聚形,在放大鏡下排列非常規則。

  兩者的差别還是很明顯的。

  當然,并非人人都會拿着放大鏡去對比,那麼肉眼又該如何辨别呢?呵呵,其實真的很難——嘉妮算是寶石行當的老手,她也辨别不出來。

  其實肉眼還是能看出細微的差别,那就是寶石的“火彩”不同。

  “火彩”——寶石學術語,又稱火,是指刻面寶石内部反射出的彩色光芒。

  一點絲綿不帶的無色玻璃種翡翠,其火彩要比水晶的火彩,漂亮太多,用單色手電筒光照後就能辨别。

  無論是哪一種鑒别方式,都不是短時間内能教會那些參觀者,和終端渠道商們,因此,為了便于理解,盧燦給無色玻璃種翡翠戴了新頭銜“東南亞水晶”。

  這一說法肯定不科學,但對于讓歐美人短時間直觀感知無色玻璃種的價值,還是有所幫助的。

  有了便于理解的概念,再加上在燈光下,無色玻璃種的火彩确實漂亮,讓這些在東方不值錢的廢料,賣出相當不錯的價格。

  至于懂行的西方珠寶商,還有東方的珠寶品牌,都不會戳破這一“謊言”,因為納德軒的行為毫無疑問為大家開辟了一條新财路,坐享其成多好!

  媒體的持續報道,讓納德軒珠寶展台,人山人海,連帶着其他翡翠、花蓮閃玉、鑽石飾品以及其它寶石飾品,銷量及終端渠道簽約量,節節上升。

  歡樂一直持續到第四天,讓盧燦沒想到的是,慈善事件再度發酵,這次是北美的兩家媒體挑事——《洛杉矶時報》和《今日美國》兩家報紙在歐洲都有分部,他們發回去的新聞稿,因為時差級距離原因,在第三天才得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