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3頁)

  他用帶着手套的右手,不停的搓揉着這方鼻煙壺,順勢擡頭看看。這一看,他連忙移開目光。

  孟書濤原本是一家外貿公司擔任出納,

  納徳軒樂古道銷售中心開業時,她來應聘會計,結果田樂群發現,她能說會道,而且對于管理有着相當不錯的見解,于是便将她提升為店面副理,擔任孫瑞欣的助手。

  孫瑞欣調職後,她直接升任為樂古道納徳軒銷售中心經理。

  三十來歲,頗有姿色,帶着一副無框眼鏡,頭發成發髻,很有知性美,再加上很會打扮,海藍色的女裝,襯衣打開第二粒扣子,算是深V,翠綠色的翡翠吊墜晃蕩。

  孟書濤似乎也覺察到什麼,左手不動聲色的掩在胸前,遮住春光——屋内還有孫經理和阿璃在,如果不在,她倒是不介意讓小老闆占點便宜……

  “昨天下班後,綠玉閣院子中小攤鋪上買的,一千五港紙。這不是民窯的東西嗎?”

  盧燦默念三遍田樂群的名稱後,才緩緩平息心頭火,重新對上她的目光。

  “民窯款和商号款區别很大。”盧燦将鼻煙壺的底款露出,“從包漿、青花發色還有瓷胎還有畫工這四點來判斷,這是康熙朝的老物件。”

  “康熙朝的青花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你這件鼻煙壺,采用的是滇南的明珠料,色澤寶藍,屬于二濃範疇,大緻能估算出,出窯時間在康熙四十年到五十年之間。”

  “風格鑒定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胎土的出處,斷定它的窯口。”

  盧燦脫下右手手套,用食指和大拇指在底足處用力摩擦,手上逐漸有顆粒感後,仔細撚撚,然後又用棉布擦拭底足,露出的胎體,潔白堅硬,肉眼很難發現雜質,偶有金星點。

  “這是來自景德鎮窯口的麻侖土。”

  “清朱琰《陶說》有此記載‘陶土出新正都麻侖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新正都的麻侖山即今景德鎮浮梁縣鵝湖鎮東埠以東至瑤裡一帶。”

  “麻侖土是元明以及清代早期使用的高檔高嶺土,絕對禦用!”

  盧燦微笑着,将這方鼻煙壺放到孟書濤的面前,“所以,孟姐,你這次算是撿了個大漏,這東西雖然挂着商号款,事實上它就是清朝康熙朝的内務府造辦處的精品。”

  “啊……太好了!”

  驚喜來得太突然,孟書濤雙手掩住紅唇,一雙柳葉目,毫不掩飾心中的興奮與崇拜,“盧少,能給我講講這鼎祥軒的來曆嗎?為什麼它能售賣内務府造辦處的東西?”

  聰明的女人,問話總能問到關鍵點。

  鼎祥軒商号款,在清代早期的瓷器中,出現的頻率不算高,甚至在香江以前都沒有出現過,但盧燦知道,他的記憶中,内陸有不少鼎祥軒商号款的殘器被發現,有關這個款号的來曆,在後世頗有争議。

  争議有兩點,其中一幫人以孫英洲老爺子為代表,認為鼎祥軒可能是内務府開設的“官号”商鋪——當時内務府是有經商權限,其收入可補貼清朝内廷花銷——清朝順治、康熙朝戰争頻頻,财政很緊張。

  另一部分人以陶瓷鑒定大師潘嘉亮為首,他們認為,鼎祥軒商号,是康熙十三子允祥分府後,康熙皇帝賞賜給他的商号。

  盡管孫老爺子更出名,可盧燦個人比較看好後一種判定,因為它能解釋前者無法解釋的幾個謎題。

  其中最重要就是鼎祥軒商号款殘瓷,為什麼會集中出現在康熙朝中後期以及雍正朝,到乾隆朝就徹底消失?

  毋庸置疑,商号肯定是倒閉了!

  商号倒閉的原因是什麼?若是内務府的商号,因為盈虧問題倒閉,不太合理——乾隆朝内務府一共有九個官辦商号,活得挺好。

  潘嘉亮給出的解釋就相對合理,主要是時間上契合。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祥出生,生母是生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自小得康熙帝的喜愛。清史稿記載,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歲的胤祥(這一年他分府)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谒陵後,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整整十年間,康熙帝隻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将胤祥帶往。

  胤祥如此受寵愛,他分府别居,康熙帝賞賜給他一間内務府商号,可能性極高——清史稿記載,康熙朝的太子、四皇子、八皇子分府别居都有皇庒、商号的賞賜。

  胤祥分府時十二歲,時間是康熙三十七年,而後世發現的鼎祥軒商号款,最早的時間可推到康熙三十九年。

  雍正八年,允祥(避諱)去世,繼承鼎祥軒商号可能是允祥長子愛新覺羅弘昌。可惜弘昌此人“秉性愚蠢,向來不知率教,伊父怡親王奏請圈禁在家(乾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