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8頁)

  這些書籍他帶在身邊超過四十年,到港後也曾經想要出手,可是沒有一家典當鋪子願意收購,自己也曾經擺攤售賣,結果同樣無人問津。那位肯花兩百元收購這些無用書籍的少爺,一定是個善心的人。

  那個少爺在荷裡活道有一家珠寶玉器的店鋪,有這樣身家的少爺,一定不是普通人家。人心善,還有家資,考慮到自己病情及身體,孫女最終還是需要有人幫忙照顧。于是今天早晨,他也就同意了孫女去投靠這家人的念頭,隻是,沒想到,這家人竟然還能來看自己?

  看孫女的穿着,孫立功的心終于放下一些,他們應該答應了孫女的請求了。

  鄭光榮和盧燦兩人,與孫立功招呼後,又與那位中年人笑着點點頭。

  房間實在是太小了,最後還是褚醫生建議,搬幾張凳子,大家坐在門口聊天更合适。

  盡管門口正在炖藥,但比房間内的味道要好的多。

  孫瑞欣連忙拿出僅有的兩張塑料凳子,又跑到隔壁借來兩張,讓盧少爺,鄭叔、爺爺和褚醫生等人坐下。

  閑談片刻,盧燦基本了解到這家的情況。

  孫立功,内陸津門武清人,民國三年生人,家中經營旅店,最多時在津門有十一家旅社是孫家的。但他自小癡迷國術,從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先後拜鷹爪大師陳子正、八卦名家賈鳳鳴、八卦名家高鳳嶺、形意八卦名家左振英、查拳高手于振聲、太極名家吳圖南等多人為師。限于當時門派的保守以及自身的資質,這些大師隻是看重他父親孝敬的那些拜師費,隻能算是這些人的記名弟子,至于絕技,毛也沒學到。

  過了三十歲之後,他的誠心終于打動了人,碰到一位真心教授他的老師——津門縣國術館的副館長薛颠。

  薛颠是形意門的高手,師承李存義,并自創“象形拳”,三十年代号稱“津門拳腳第一”。

  這位大師的賞識,讓孫立功再次對國術如癡如醉,也讓他窺見國術的真正神秘。

  可惜,成也薛颠,敗也薛颠。

  他為了給孫女以保護,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香江。

  談話過程中,鄭胖子和孫立功找到共同話題,兩人都很激憤。

  盧燦很沉默,對曆史問題,他無力吐槽。

第10章

飯鋪淘寶

  一起聚餐的提議是盧燦發起的,順便替孫瑞欣感謝褚醫生這些天對她爺爺的照顧。

  褚醫生是香江本地人,皇後大道教會附屬醫院的醫師。他本人也是香江新教信義宗的義工組織禮賢會(也是信義宗的推廣組織)負責人之一。

  信義宗率屬于新教,起源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因此又叫做“路德宗”。

  在香江,他們的規模隻有幾萬人,遠不能與天主教的數十萬信徒相比,因此他們更注重發展慈善事業以吸引信徒加入。

  褚偉健的英文名叫艾倫,他的話語并不多,在傾聽孫立功與鄭光榮兩人的談話時,時不時的撫胸俯首——這是表示同情的一種教會禮節。

  盧燦對他印象很好——剛才屋内的味道令人作嘔但這家夥在裡面并沒有戴口罩,他與孫立功相處也沒有任何歧視的表情。

  孫立功所得的病是粉塵性肺炎。據褚偉健說,這是因為經常分揀垃圾所導緻的。這種病并非絕症,但真正治愈要花費巨量金錢,還需要長時間的療養。

  這一帶的垃圾處理工,十有八九都有這種隐性病。再加上這裡的居民都沒錢,所以在這裡患有粉塵性肺炎的人,一旦病發,死亡率還是很高的。

  兩人以此為話題,逐漸談到其它内容,談話相當融洽。

  褚偉健原本還以為盧燦隻是一位有點成就的富家子弟,在聽說盧燦爺爺以前是中文大學的教授後,他開始認真對待,随後的言談中,讓他大吃一驚。

  盧家?香江似乎還沒有聽說哪位姓盧的家族啊?

  盧燦給他的印象很沉穩,根本不像十五六歲的樣子,對教會慈善事業也很熟悉,不僅如此,對香江未來的産業發展,甚至對于醫學的發展,也很有見地。

  這樣的人,還真不能以年齡大小來論。于是對盧燦的晚餐邀請,他愉快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