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2頁)

  五根手指輕輕敲擊着石桌,既然決定要賣,那就要好好研究賣給誰才能利益最大化。

  聽到動靜,田樂群回頭看了眼,沒去打攪他繼續給孫瑞欣做有關玉器銷售的培訓,自從上次蘇醒過來,盧燦給她的感官大變,不過,這是好事。

  女人嘛,就喜歡有能力的人。

  盧燦沒注意到這些,他還在琢磨,究竟賣給誰?

  這套茶具,型制特别,制作精良,雖然頂着私人制造的名頭,但肯定是官窯精品,而是是那種官窯給頂頭上司送禮的特制品。

  但外人不知道啊,很多人甚至連衛景瑗是誰都不清楚,在他們眼中,這絕對是民窯出品,充其量是個民窯精品。

  這套東西首先要排除掉典當行,典當給他們充其量能拿回個三五百錢——典當行對來曆不清晰的文物估價那絕對是往死裡壓。

  賣給一般的收藏家,如果他能接受自己的那套說辭,也許能賣出個上萬錢,這算是好價格了——這是現實,現在這套茶具的真實價值就隻有這麼多。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轉讓給專項的茶具收藏愛好者,隻有這類收藏家,才喜歡這些冷門或者不常見的東西,自己也容易賣出高價。

  香江有這種人嗎?

  當然有,盧燦還真知道一位,不過他所知道這位,還是上輩子的記憶。

  如同大導演李翰祥喜歡收藏古董家具一樣,這一位特喜歡收藏茶具,他喜歡收藏茶具的名聲甚至在内陸都很大。

  這人就是港島“維他奶之父”——羅桂祥。

  他在四十年代開始創業,在香江創辦豆品公司,生産出了“窮人的牛奶”——營養飲品維他奶,直至六、七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

  他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茶具,無論是紫沙陶泥,還是瓷器茶具,甚至原木壺具、銅壺乃至玉壺,都有收藏。據盧燦所知,他在一九九六年去世後,子女将他收藏的茶具一千兩百四十七件,全部按照他的遺囑,分别捐贈給内陸、香江及台島的各大博物館。

  這就是個茶具收藏狂人。

  這人有錢,有欲望,絕對是最合适的人選,可是問題來了。

  自己貌似不認識他,怎麼聯系上呢?

  盧家雖薄有身家,但和羅桂祥羅家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直接登門,那絕對是下下之策,他憑什麼相信自己這個“小毛孩”的胡言亂語?甚至有可能,他們公司的安保直接就将自己轟出去。

  手指敲擊的越發急切,想到合适的人,但卻沒辦法接近,這太讓人焦灼了。不行,得找人一起想辦法。

  盧燦起身,對田樂群問道,“田姐,鄭叔叔回沙田了嗎?”

  ……

  鄭光榮眉頭微皺,他也不認識羅桂祥。

  羅桂祥是七十年代末期香江的風雲人物。他開創性的引進無菌包裝,将産品打進海外市場。最近幾年更是頻繁推出新産品,最近又大肆進軍飲料市場,推出什麼保鮮紙盒檸檬茶、果汁、菊花茶和一批保鮮汽水飲品。今年年初,有報道稱“維他奶”的飲料,全球銷量超過四億盒,妥妥的全球豆奶飲品行業第一家。

  “維他奶,點隻汽水咁簡單!”是香江七十年代最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三歲孩子都會說。

  羅桂祥不僅有錢,他本人還是香江立法局議員。前幾年,蚬殼石油公司(殼牌石油)申請在香江南丫島興建煉油廠,他是第一位站起來大聲疾呼反對的立法局議員,并發動一批人抵制該投資案。

  這件事在香江鬧得很大,也讓他的聲名遠揚國際。

  鄭光榮扣了扣頭皮,有些心焦。

  聽盧燦說,如果能将昨天的那套茶具轉讓給羅桂祥,最少能賣出五萬錢,他便同意盧燦出手。他太清楚盧家經曆幾次變故,現在的基礎有多危險——這次盧老爺子帶着掌眼師傅去南邊,帶走了家中全部剩餘資金,甚至還将納徳軒抵押給渣打銀行的貸款也帶走了,所有加起來一共才七十五萬。要知道盧家在七十年代初,最鼎盛時資本超過了千萬。

  老爺子這是在最後一搏,他不想兒子留下的産業毀掉,同時也希望給孫子留下一輩子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