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7頁)

  盧燦連忙介紹到,“這是摩羅上街天和齋的老闆楊天和先生……楊老闆,這是我的兩位叔叔,鄭光榮鄭叔,荷裡活道源森居的老闆;這位是王大柱師傅,玉雕師。”

  楊天和與鄭光榮雖然不認識,但彼此的店鋪都還算有名,也聽說過,相互握手緻意。

  “你這個侄兒不簡單啊!昨天下午,一個小時不到,賺走了不少啊。是個生意苗子。”楊天和搖着鄭胖子的手臂,晃了幾下,開口誇獎起盧燦來着。

  “哪裡哪裡?”鄭光榮瞥了盧燦一眼,但面上并沒有露出什麼,笑着回複,“都是楊老闆照顧的。”

  “一代新人勝舊人啦!小盧這孩子合我脾性,敢出手,有膽色。你這師傅教得好。”他又伸手與王大柱握了握。他所說的兩句話,誇獎的内容各不相同。

  王大柱畢竟不是生意場上人,隻是笑着點點頭。從這楊天和的話語中,他能猜到,今天送回去的翡翠,十有八九與天和齋有關。

  楊天和應該有什麼急事,需要連夜趕到密支那。在客氣的招呼盧燦三人有時間前往密支那楊家做客,并留下他在南邊的電話後,轉場前往東邊停機坪的直升機走去。

  “怎麼回事?”在等候行李箱時,鄭胖子終于開口問道。

  “昨天運氣不錯……”盧燦見躲不過去,撓撓頭,把昨天逛天和齋的事情說了一遍。

  鄭胖子聽得汗都下來了——能在南邊擁有翡翠礦的人,絕對不是善鳥。

  好在這小子處置還算得當,再加上金額不大,否則,你要開出幾百上千萬的翡翠試試?絕對能悄無聲息的讓你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王大柱眼神閃了閃,他更清楚,盧燦的話語不盡不實,最起碼沒能說明那九塊翡翠的來曆。他将天和齋之行歸納為好運氣,王大柱自己接觸翡翠行業超過三十年,也沒見過這種好運氣——買來十塊原石,能開出九塊高品質的明料。

  這能是運氣所能解釋的?

  鄭胖子教訓了盧燦幾句便住口了,出口處,盧燦的爺爺與王鼎新老師傅在那等着。

  盧嘉錫與王鼎新年歲接近,都是六十出頭。盧嘉錫更瘦一些,個頭也更高,身上還保留着濃厚的教授氣質。王鼎新的容貌與王大柱有幾分神似,很壯,見到盧燦也是滿臉笑容。

  盧燦走過來輕聲細語的喊了聲爺爺,盧嘉錫的嘴樂得合不攏,摸着他的腦袋一個勁的說好——他已經從電報中知道了最近幾天盧燦的表現。

  就這麼一個獨孫,寄予他全部的期望。現在,這孩子終于幡然醒悟,并且能有着神奇的表現,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他開心的?

  曼德勒這座城市雖然曆史悠久,公元四百年的時候已經有人群居于此,但格局很小。

  橫平豎直的街道是敏東王時期仿照明代京城的格局,重新改建的,因此在民間又有“小明皇城”之稱。事實上,這個稱呼很有問題,頗有“夜郎自大”的味道——明京城的宏偉與浩大,豈是如此狹窄街道,低矮住房所能比拟的?

  盧老爺子入住的賓館叫“卡拉格”(南邊傳統的手工織帛),位于曼德勒著名的“和尚區”,距離馬哈木玉石市場隻有五分鐘行程。

  估計兩位老爺子最近幾天沒少逛玉石市場。

  老爺子很想和孫子多聊聊,可看在飯後他一個哈欠接一個哈欠,便催促他趕緊去休息。

  見盧燦睡着後,老爺子敲開鄭胖子和王大柱的房門。

  電報中所不出太多内容,他要好好打聽清楚,孫子最近是怎麼個表現神奇。

  相比鄭胖子、田嬸以及王大柱等人覺得盧燦的改變巨大,表現神奇,盧嘉錫反而覺得沒什麼——香江中大每年都要招收衆多的天才學子,他見得多了,自己的孫兒為什麼不是?另外,無論是玉器還是古董,小時候自己和孩子的父親,也沒少教他。

  現在他有這樣的表現,何嘗不是厚積薄發呢?

  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

  他的一番解釋,還真的打消了鄭胖子和王大柱不少疑慮,畢竟盧燦從小開始,就不是個笨孩子,倒是幫了盧燦一個忙

  盧燦美美的睡了一覺,醒來一看時間,已經快到十點了。爺爺那邊的床鋪疊得整整齊齊,桌子上放着南邊特色早餐香蕉煎餅以及dahl(達哈拉)豆湯。

  早餐盤子裡面還有一張紙條,是爺爺留下的。王大柱陪爺爺去曼德勒渣打銀行取點美元出來,這邊的對外交易,隻認美元,錢使用起來很麻煩。

  四月的曼德勒,炎熱異常,昨晚太疲憊還不覺得,這上午可就不好受,剛吃完早茶,就能從衣服中擰出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