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襄自書詩冊
宋趙孟堅《行書自書詩》
元趙孟頫《千字文》。
明唐寅《王蜀宮妓圖》
他的這些藏品,一舉将京師故宮在高端字畫方面,拉到台北故宮同等級水平。
令人歎息的是,在捐獻或轉讓藏品之後,張老依舊……連遭批鬥。
章伯鈞先生的幼女章诒和,在回憶錄中曾經寫過這樣的一段。
“伯駒因為兩首金縷曲,成了現行反革命。關了八個月,最後做了個‘敵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處理’的結論,遣送舒蘭鄉下。人家農村不收,才又回到北平的。什刹海的家,也不像個家了。抄家時這群人,造反派,街道居委會串通一氣。凡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房子拿不走,就叫外人搬進來住。四合院一旦成雜院,日子就難了。你家來什麼人,你說什麼話,家裡吃什麼東西,都有眼睛盯着。”
老先生從此過上二十多年被“海澱大媽”監視的生活。
呃,他的平反,應該就在今年。
可惜,老先生好日子過不了多久——一年多以後,他因為一場感冒,轉為肺炎,最終遺憾離世。
張博駒一生有三疑,在京城收藏圈層引發廣泛讨論。
其一、張博駒的收藏鑒定知識,究竟是自學還有家傳亦或是另有師承?
張家書香門第,這沒錯,可是無論是生父張錦芳還是養父張鎮芳,都沒有聽說他們在收藏鑒定方面,有什麼突出表現,其家世藏書,并不多。
再看看張老先生幼年經曆的幾家學堂,似乎與傳統文化相悖。
十二歲進津門新學書院——這是一家教會學校。
十三歲轉入河南陸軍小學讀書——這也是沾染西化風氣的學校
十八歲入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這更是一所純粹的軍校
……
也許有人會問,張老的字畫不錯,可以賣字畫。
呵呵,張博駒先生的字畫,别具風格,但絕對不算民國一流字畫大師,他的作品,欣賞的人真心不多,價格也上不去。
那麼問題來了,他的錢,從何而來?
其三、張博駒究竟收藏多少珍品字畫?
《叢碧書畫錄》是張老編撰的自評收藏書畫的一本專輯。
這本書的正篇,一共收錄九十七件珍品字畫。收自魏敦煌寫經至清末鄭文焯山水畫,計九十七件。這其中就包含舉世共知的華夏最早的書法作品———晉陸機《平複帖》。最早一幅繪畫是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其他如李白《上陽台帖》、宋徽宗《雪江歸棹》、米友仁《姚山秋霁圖》、元趙孟頫《千字文》……這些無一不是稀世奇寶。
此外還有補遺篇,收隋人寫經到清末吳昌碩自書詩梅長軸,計二十件。
這部分收錄書畫較之“正編”有所遜色,但仍多稀見之珍,如明代首輔楊延和書劄、文征明雙鈎蘭花卷、八大山人荷花軸等,都是可以進入國家博物館的。
這本書一出,大家基本認為張博駒收藏的字畫,大概就是這一百一十七幅,沒有多少人質疑。
可是問題來了,按照《叢碧書畫錄》記載,他一共有一百一十七幅藏品,可最終有明确下落的,隻有四十三幅。
剩下的那些精品,去哪兒了?
也有人問過張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