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就是飾件,歐洲瓷器往往喜歡搭配很多貴重金屬配件,以組合的形态出現。
好吧,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歐洲瓷器特點,那應該是——
歐洲的瓷器,形态美和裝飾美融為一體,集繪畫、雕刻、琺琅彩、描金等精湛技藝,配以華麗的飾件,流光溢彩、金碧輝煌。
譬如,被安置在第二排桁架當頭的那對藍地刷金高耳壺,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
壺嘴為荷葉型,卷曲并高高翹起,造型誇張而奔放,帶有明顯的洛可可浮雕風格。
壺嘴緊連着豹尾提梁,提梁高高隆起,形成一道優美的曲線。
壺頸處又有浮雕,像在頸部套上寬邊黃金圈,圈上有凸點環形分布。
壺身為卵形,像一枚大頭沖上的鵝卵。提梁的尾部搭在鵝卵瓶身的肩部,又被一張金色造型的楓樹葉覆蓋住兩者結合部。
瓶身通體施藍釉,繪金漆,大幅金色月季花的花瓣占據半個瓶身。
瓶底則是正方形的“金漆座”——是純正的黃金底座配件
整個瓶身藍金雙色對比,讓其多了幾分雍容華貴。
其風格造型,是典型的法國洛可可藝術,與中國瓷器風格,大相徑庭。
歐洲瓷器注重于體現精緻、奢華的藝術品質和人文情懷,重視外在表現,往往以張揚華美取勝,與中國瓷器強調安甯沉靜、精光内斂的方向有所不同。
在西方人看來,“色彩”是構成瓷器審美精髓的要素,特别是絢麗多彩、白地上繪以各種人物鳥獸花卉的彩瓷,尤為他們喜愛。
這與其文化傳統相關,如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就将色彩效果喻為“魔術”,導緻西方民族比東方民族對色彩的感受要強烈得多。
如果說中國傳統中以“随類賦彩”為代表的色彩觀念是看重明度變化,看重感情、情緒的表現,而且認為絢麗之極将歸之于平淡的話,那麼西方的色彩體系就是以“固有色”為基礎,以色彩的複合、光線的變化給視覺以強烈的沖擊,以造成審美愉悅。
這是嘉裡教授在講述西方藝術史時,曾經說過的話。在走訪運通瓷器展覽室後,盧燦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許,自己出手搶購一批歐洲皇室瓷器,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可惜,自己的腰包又要空了!
收藏太費錢!
第138章
伊莎貝爾
與嘉妮約好,明天上午九點,她開車去開普敦假日酒店接上盧燦一行。
能請到一位加利福尼亞商學院的美女做導遊、翻譯兼司機,還是不錯的。三人告别嘉妮,蹬着腳踏車,一路疾馳下坡,還真有風馳電掣的感覺。
路易勃朗大街上行人不多,從運通瓷器店往下,足有一百米長的緩緩下坡。
“盧少,你慢點!”盧燦爽快了,可後面的陳曉吓出一頭冷汗,隻得松開車閘,跟在他車後兩米處,狂奔而下,連連驚呼。
在他身後,是阿希的車子。阿希見兩人都這般快速,也松開車閘,跟着下來。三人三車,前後隻有五六米遠,形成一個小型的自行車隊。
已經接近坡底,車速已經緩下來,右側有一條窄巷子,盧燦自覺的帶了點車閘,讓速度變得更慢。
怎麼也沒料到,小巷子中,突然沖出一個白色長裙的女人,帶着寬檐禮帽,低頭疾走,直接就往盧燦一行人的自行車道上闖!
“嗨……讓讓!”盧燦趕緊将車閘捏得死死的,還出口喊道。
可車速雖降,但慣性仍在,依舊朝着三步開外的女人撞去。那女人,也不知道想什麼,悶頭疾走,根本就沒注意盧燦的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