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講述中,盧燦慢慢理清楚康丁·梯若爾家庭狀況。
梯若爾家族曾經是利摩日的大牧場主,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康丁的父母雙亡,留下這兄弟兩人。哥哥康丁要比弟弟大十一歲,他将家族的牧場出售,所獲得的資金用來供養自己兄弟兩人的生活及上學。
康丁在巴黎第八大學(樊尚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就回到利摩日,邊工作邊照顧年幼的弟弟,兄弟倆人感情很好。
盧燦忽然感覺自己剛才應該是誤會了什麼,他扭頭朝遠處的嘉妮所在方向望去。嘉妮果然在盯着這邊,見盧燦望過去,她急忙扭頭,裝作不經意的模樣。
嘉妮和康丁,實際年齡差不多,他們之間肯定不隻是‘康丁否決運通融資方案’這麼簡單,否則以嘉妮的性格,不會不好意思見面!
“你報個價吧,這對燭台我很喜歡!”盧燦拿起其中的一尊燭台。
燭台保管的很好,盡管有些發黑,那是銀質自然氧化的結果。無論是羅馬柱還是銀色的波斯菊瓣,都沒有一點磕碰。
整個燭台分為三個部分,上部分為波斯菊燭盤,中間部分為金質的持手處,下半部為一體式的台柱底座。盧燦看了看持手處的包金,應該是外包的。剛開始,盧燦以為是鍍金,入手後在細看,呵呵,竟然是金箔片壓制工藝。
整個燭台有些壓手,但并不沉重,應該是空心的。
既然是壓制的金箔片,不知道這燭台能不能拆卸?
“伍仟法郎,您看怎樣?”
康丁開出的價格不算離譜,不管是否是空心的,這燭台畢竟是十七世紀的東西,距今已經有三百年的曆史,而且是純銀純金制造。
“好!”盧燦比劃個ok的手勢。
……
盧燦左手拎着藤箱,右手拿着一張便簽紙,上面是康丁的住址和電話。他拟定在八月初和弟弟一起去倫敦,盧燦還有時間去拜訪或者說服他。
離開康丁的櫃台後,盧燦将藤箱放在地上,借助箱蓋的遮掩,他拿出一隻燭台,左手握緊持手處,右手握住燭台的底座,暗自發力旋轉。
還真有些松動!
也許是存放時間太久,盧燦向右旋轉,堅持片刻後,終于擰動下面的底座。
銀質底座擰下來後,果然是空心的,他匆匆一瞥,裡面是一張卷畫!
究竟是誰的畫?現在沒時間觀看,盧燦又匆匆将燭台還原。
為什麼盧燦有這樣的猜測,并且最終還真的有發現?
這就是從事收藏多年所得來的經驗。
燭台既然是空心的,那這裡面天然是個藏寶的好地方。收藏經驗豐富的人,最喜歡掏菩薩佛像的肚、二層筆筒的底、陳年書箱的夾層以及老宅子的地窖。
這些地方都是藏寶之地,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盧燦這次就是賺了!
至于說是不是要還給康丁?他還真的沒這麼高尚,即便未來康丁成為他的員工,他也沒考慮這麼做。
這是交易,古董行的交易。
另一尊燭台裡面,估計也有一幅,因為兩者的重量差不多。至于是誰的畫?盧燦直覺,這兩幅都不會簡單。
第141章
準備掃貨
嘉妮似乎不願與康丁碰面,在接下來的逛攤行動中,她主動加入陳曉、昆希一隊,為兩人做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