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第1頁)

  腰包中的資金,應付前期投資,還是可以的。他一拍桌子,“幹!”

  “譚叔,張國怡不是經理嗎?您辛苦一趟,稍後去和他商量商量,把小巴公司籌建資金、股份劃分,都做出來。這修路的一百五十萬,我出了,作為巴士公司屬于我的股份投資。”

  譚衛東對這件事非常熱心,馬上站起來,“行,我現在就去找他。把所需要的投資成本核算出來。”

  等譚衛東離開,盧燦有對溫嘉銘笑道,“二哥外粗内細啊,這工程建設這塊,理得挺順。要不,你也去找找那幫修碼頭到嶺上的那幫人,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承接這兩條路的修整工程?如果願意,這兩條路的修建,還是你負責。”

  “欸!我這就去!”溫嘉銘剛才就在琢磨這事。

  能在嶺上有威望,還不是因為瓷廠基建工程的用工權嗎?多少人家,希望能擠進去,賺點活錢。這兩個工程,如果還能繼續負責,他在嶺上的權威,算是徹底鞏固。

  鄭光榮一直沒說話,這兩年,他算是看着盧燦成長的,尤其是處理事務的能力,增長的速度,相當快。這讓他很欣慰,但同時又有點失落。

  盧家,再度出現一個頂梁柱的男人。

  他見溫嘉銘也離開,正想開口詢問盧燦與田樂群的事情,溫碧璃的出現讓他的話再度憋回肚子裡。

  “盧少,有一位阿公(老大爺)着兩件瓷器,在門口,說要見你呢。”

  “瓷器?”盧燦驚喜的站起身來。

  “你的兩百萬,終于聽到回響了!”

  鄭光榮也站起來,兩人往門口走去。呵呵,盧燦的兩百萬購買一副帛書,終于帶來今天的第一樁福利。

  兩人都沒有料到,這僅僅是個開始。

  從下午兩點多,一直到深夜,這棟小洋樓的客人,絡繹不絕。

  盧燦勞累并快樂着,隻不過,他的腰包再度變得癟癟。

  或許是兩百萬的影響,這些人很少有和他還價的。價格低的,不過是有些沮喪,賣價高的,滿口稱謝的離開。

  一下午加晚上,盧燦和鄭胖子兩人,接待了十六撥客人。

  收購瓷器十一件,明清瓷器居多。盧燦挑出三件準備珍藏,這三件瓷器,分别是元代樞府窯雙鶴玉壺春瓶、明代宣德窯寶石紅葵花大盤、官窯雪花藍釉缽。在盧燦的收藏中,它們并非最珍稀,但很有時代及窯口代表性。

  至于其餘八件,盧燦準備送去做首拍拍品,胖瘦二頭陀一定很高興。

  數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字畫,一共七幅。

  其中最珍貴的是“浙派山水首席畫師”戴進的《秋江獨釣圖》。

  絹本,淺設色,縱為八十三公分,橫為六十公分。钤有“關西後裔”雲印,為明代大臣楊榮藏印,旁邊是清代王士禛的鑒賞印“漁洋老叟”。

  同側,還有清代王士禛的豎行題詩:《題秋江獨釣圖》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幅畫,珍品!

  除此之外,還有金銀珠寶首飾六件。

  這些都是普通珠寶,倒是可以重新清洗,送進納徳軒,換點利潤回來。

  盧燦收拾好這些物品,正想好好洗個澡休息一晚上,擔任前院守衛的溫嘉銘,神色怪異的走進來,低聲對盧燦說道。

  “盧少,外面有人自稱是您舅舅,要見你!”

第1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