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和食指之間夾着泥坯壁,轉動過程中控制泥料坯的厚度;無名指起到塑形作用,必須緊貼外壁;小拇指微微翹起,起到刮泥的作用。
軟軟的灰白色的泥料,在他的手中,一點點的升高。底部直徑約十公分,由下至上,口徑逐漸增大。
“盧少拉的是一尊瓶坯,應該是敞口瓶或者梅瓶,當然,有可能是罐。這是瓷器中的大件,并不容易拉制,需要用力很巧。大家注意看盧少的大拇指,這種口徑向外擴張的拉坯,需要探入内壁的大拇指和食指稍稍用力,将泥料往外頂……”
成師傅也是拉坯的好手,一眼就看出盧燦想要拉制的物品,做起了現場直播。
盧燦坐在那裡,神情非常專注,封塵在内心深處十多年的記憶和感覺,如同噴泉般湧出。
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這一刻,盧燦忽然覺得,自己制瓷的進步,經過十多年的沉澱與發酵,進步不少!
手掌似乎能感覺泥漿的歡躍與跳動,那就是一盤泥土的精靈,随着自己的手掌,一點點的向外綻放它們的精彩。
這一刻,他甚至有感覺,自己完全可以操作瓷器中的大器。
當年,因為古伯的突然被害,瓷器中的大器制作,自己始終沒有踏過那道門檻。
第196章
報業女王
沙田盧家别墅大客廳,茶幾上鋪着一塊絲絨面巾,上面擺放着盧燦剛剛帶回來的西晉帛書《陸士鑒緻陸癢家書》。
盧嘉錫、福老,還有奎榮幾人圍在桌面,用放大鏡一點點辨識上面的文字。
“好東西!節氣傳家,兄友弟恭的典範,華亭陸家,名不虛傳!”盧老爺子摘下眼鏡,揉了揉發脹的眼睛,贊歎道。
“來曆清楚嗎?”他擡頭問盧燦。
盧燦嘿嘿一笑,這等至寶,來曆能不查清楚?
抗戰前,華亭陸家已經有四支九脈,其中小昆山的山南支和山北支,以及華亭陸氏宗堂三支最大。這份帛書,是華亭陸氏的傳家寶,一直被完好的保留在華亭陸氏宗祠中。
這是家族至寶,原本隻有家族核心幾人知道,但不知為何,傳到東瀛人的耳中。
1932年,第一次中海事變爆發。趁着中海混亂無序,以黑龍會成員日籍僧人天崎啟升為首的“浪人武士”,血洗陸家宗祠,企圖搶劫這份他們慕名已久的至寶。
張翼楊時任駐紮中海的十九路軍代理連長,他所在的連隊駐地就是華亭。
在災難平息後,他們趕去救火,張翼楊偶然情況下,得到這份裝有帛書的楠木匣子。
張國怡的講述中,他父親能得到這份帛書,是受陸家一位老者臨死前的饋贈。
這條理由盧燦是不信的,呵呵,接受饋贈?華亭陸氏的後人太多,為何不見你父親重新歸還陸氏?
更何況,這種帶有濃烈的宗族特色和情感的東西,老者即便是臨死前,也不敢送人!
倒有很大可能是貪墨——張翼楊黃埔畢業,知道帛書的貴重,将老者的“寄存或者轉交”的囑托,直接變成“饋贈”!
呵呵,這一切不管盧燦的事,他收的光明正大。
老爺子聽完,微笑着點頭,這帛書,盧燦花二百萬,不虧!
俄而,福老也放下放大鏡,連連感慨,“雖未見過陸機的《平複帖》,但觀其兄陸玄的章草體,已經窺得宗師門檻。”
“人人都說勁草控不住(草書作者往往會越寫越嗨,最後寫出來的字自己都不認識),可陸士鑒這貼,筆力剛勁又不乏柔和,不拘随意取勢,但又收放自然。”
“好東西!我個人感覺,此貼比《平複帖》還要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