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包括度娘上,都将“永樂填白釉工藝”等同于甜白瓷,這是不準确的,甚至可以說,兩者關系不大。
永樂填白釉工藝是指瓷器在燒制一次後,再度燒描摹瀝粉,堆垛圖形,然後再填青花色釉,再入窯二次或三次入窯燒制。這種工藝所燒制的瓷器,在行業中,都已經歸納到永樂堆釉青花種類中,與永樂素色釉瓷器,關系不密切。
盧燦很快看完這兩隻瓷碗,重新放在老先生面前。
嘿嘿,老爺子看得甚緊,馬輝義想要上手看看,也隻能探頭探腦的瞄幾眼。至于上拍的話題,他提都不敢提,那樣的話,估計老爺子會暴搓他一頓。
“小兄弟,這兩隻碗家中還有沒有?”盧燦照例套話。
也許盧燦很年輕,讓這孩子膽子稍壯點,可孩子的回答,讓盧燦很失望,“就這兩件是祖傳的,其它的都是陶罐。”
是的,南邊人家吃飯,陶罐已經不錯了,經常還會有木碗出現。白瓷珍稀,這也是這兩隻精品永樂甜白瓷能保存的根本原因。
“能回家叫你阿姆和阿爺過來嗎?這兩隻碗很貴重,錢給你,我不放心呢!”盧燦細聲和他說道。
孩子咬咬手指,歪着頭問道,“能有多少錢?”
估計這是他父母臨出門前一再叮囑他問的。
“三千美元!”盧燦對他豎起手掌,給的是良心價。
永樂甜白瓷碗,很珍貴,但碗器是生活瓷,價值本就不如賞器貴重,這一對龍鳳碗去香江參加拍賣,确實能拍出三十萬港紙以上的價位,但那是香江,而這裡是南邊。
三千美元,對于南邊普通家庭,已經是一筆巨款,再多給,别人說不定會以為什麼了不得的寶貝,藏起來不賣,都有可能。
可惜,他表錯情,這孩子根本不懂三千美元在南邊是什麼概念,茫然的看看阿爾達汗。
阿爾達汗在他頭上輕輕拍了拍,推了一把,“快去快去!你家發财了,四百萬緬元呢!”
換成緬元,這數目字他懂!
十多歲的孩子愣了愣神,随即如同兔子般竄出去,高聲喊道,“阿姆!阿姆!阿爺!我家的碗,賣了四百萬!四百萬!”
緬元雖然不值錢,但此時南邊的生活消費水準很低,普通的公務員,每個月薪水,也不過七八百緬元。
盧燦大喜!這孩子的一嗓子,估計比做什麼廣告都強!
“看來緬北,真的像老福所言,藏有不少好東西啊!”老先生對這對瓷碗很上心,依舊端着碗足,一點點琢磨。
“這式樣、刻花,與台北故宮裡的那隻,甜白暗花劃花雲龍紋茶鐘有些相似;其雲紋表現與甜白印花龍紋盅,很近似,是不是一窯口出爐的?回香江,倒是可以找點資料,比較比較……”
盧燦聽他嘀咕片刻,嘴中冒出永樂甜白瓷的名字就是一堆,暗自咋舌,台北故宮還真是家大業大。自己奉為圭臬的永樂甜白瓷,它那就有一堆!
五分鐘,兩位中年男女,氣喘籲籲的跟着孩子跑進院子。
很客氣的與阿爾達汗招呼後,眼睛落在李林燦的手中,那裡是三千美元啊。
賣!為什麼不賣?聽到旁邊盧燦的詢問聲,那男人立即拍闆決定!
三千美元現金,被男人揣在懷中,離開的時候,腳步有些漂浮。
……
小鎮就沒什麼秘密,剛才那孩子一嗓子,效果很好!
距離第一家子懷揣巨資離開不到兩分鐘,又有人探頭。
依舊是個孩子,這次是女孩,七八歲的模樣,哭過,臉上還有淚痕。進院子後,她還抽抽着,不停的向後看,估計父母躲在院外不好意思進來。
“小妹妹,你帶來什麼好東西?讓哥哥看看好不好?”盧燦蹲着身子,和她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