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的長澤茂,家學淵源深厚,他本人已經不在滿足古籍字畫,對中原瓷器同樣有濃厚興趣。馬繼明在東瀛期間,他多次陪同馬老參觀靜嘉堂文庫、杏雨書屋等東瀛知名的藏書館,其不俗的談吐,讓馬繼明印象深刻。
在處理賈鄭廷的收藏品時,最初馬繼明并沒有考慮過長澤茂。
雖然此時香江是藝術品交流自由地,不分買家的國籍,可是,那是東瀛,畢竟有些不同!如果自己負責組織将如此大批量瓷器,尤其是其中有大量珍品的瓷器,販賣給東瀛人,消息傳出去後,對自己的名聲還是有些影響。
可是,自己選擇的四個人中,納徳軒少東家不給力,根本就不上心;徐占堂有興趣卻挑三揀四;
馬繼明看中的第三個“收藏新人”原本也很合适——新加坡郭氏家族的郭令玺。
郭令玺是新加坡郭氏家族(豐隆郭氏)第二代中行三,郭芳來長子,今年四十出頭,南洋大學助教,對傳統文化青睐有加,家資殷實好收藏。
可是,偏偏郭令玺在美國動疝氣切除手術,一時半會回不來。
馬繼明沒料到,自己的這通前往東瀛的電話,掀起軒然大波!
盧燦真的不敢興趣嗎?
還真不是!
今天必須去瓷王堂看看,聽說徐占堂已經組織專家,對賈老的收藏品進行第一輪評估,雙方已經進入實質性談判。自己再不露面,恐怕真要被淘汰。
盧燦披上外套,匆匆來到院子,對安保室那邊喊道,“阿忠,帶上一位兄弟,去摩羅街。”
賈家人心狠手辣至斯,他不得不防備點。
車子停放在皇後大道街口,盧燦晃悠着走上摩羅街。
這條街道,來來回回走了無數次,每一家店鋪盧燦都很熟悉,隻不過前兩年他極其低調,很少和那些收藏大亨們有交集罷了。
老學齋的位置很好,位于摩羅上街和摩羅下街十字交口的東南角,人流量非常大。十字路口的斜對面,西北角,就是瓷王堂,鐵門緊閉,未曾開業。
盧燦今天來看瓷王堂,就是在琢磨,拿下它之後,該用來幹什麼?
十字路口的四角,三家古玩店,一家大型商超。
站在十字路口西南角,盧燦盯着東北角的超市看了很久。
這家商場所在的位置,就是當年的思源齋所在。楚中原八十八比八十九,在鬥亮中輸給馬來西亞傳奇華人鑒定師丁歡,不得不飲恨退回台北。
馬來西亞富豪艾倫費埃納,買下思源齋後,又收攏左右隔壁四五家店鋪,終于建起摩羅街最大的百貨商場。艾倫費埃納已經去世,現在掌控這家超市的是他們家族基金。
盧燦與楚臣的關系很好,也不會提及當年的舊事,這是楚家的隐痛。
瓷王堂店門門開,盧燦既沒有選擇與它相對的超市,也沒有選擇與它斜對的老學齋,而是轉身進入身後這家銅器店。
這家銅器店的名稱很卡通——叮當器。老闆姓林笙福,祖籍山城,據說這家店鋪的名稱,取自他愛女的小名“叮當”。當然,他女兒現在已經三十多歲,自然沒人再喊這個名字。
盧燦不認識林笙福,但有關此人的傳聞很多。
盡管他在香江很出名,但還真的沒幾個店夥計會認出他。
盧燦手中很快多了一塊唐代的菱花鳳鏡。
這面菱花鳳鏡鏽蝕的很嚴重,但它依然有價值,她的背面被掩飾在銅綠之下,隐約可見金銀平脫工藝所點綴的金鳳。
金銀平脫工藝是盛唐時期制作銅器的高級工藝。
常見的金銀平脫有兩種,一是花紋與漆底在同一平面;二是花紋高出漆底。
其作法,采用金、銀薄片,裁制成各種紋樣,用膠漆粘貼,然後髹漆數重,後細加研磨,使金銀片紋脫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