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得說,包在我身上!”張澤宗拍拍胸口,另一邊的張澤瑞沒說話,拱拱手。
一進門,盧燦脫口贊道:“好地方!好中堂!張老好字!”
張家怎麼說也是副廳級,潘蘇又愛布置,家中弄得古色古香。闆壁、條案、八仙桌,都是樣式古樸的木質家具。
盧燦所誇獎的中堂是一幅《青山綠水圖》,兩側的對聯則是張老自己的題字“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配合這棟院子、這幅中堂畫,還真的很雅緻貼合。
“哦?盧少說說,這中堂是誰的作品?”
見盧燦開口,張博駒笑眯眯的問道,他也想藉此機會,試試盧燦的真實水平。
這幅畫,無落款,再加上這名畫家的作品很少,很多客人都在這幅中堂畫上吃過虧。他也是當年做鹽業銀行總稽查時,偶然得到的。
盧燦呵呵一笑,自己想要從他老人家手中拿到那六本《金石秘錄》,這一關始終要過的,隻是沒想到,這麼快!
“老張,你幹什麼呢?盧少剛到,你也不說去把那珍藏的茶葉拿出來?”潘蘇正拉着孫瑞欣的手,叙話呢,聽到丈夫的話,怕盧燦下不來台,連忙阻止。
張老先生笑眯眯看着盧燦,沒動窩。
盧燦笑着對潘蘇擺擺手,走進闆壁幾步,仔細看起來。
“這幅《青山綠水圖》,構圖深遠,用筆非常工細,山石樹木都以石青石綠染就,具有典型的吳門畫派遺風。張老,不知我說的可對?”
“嗯,沒錯!可是吳門畫派,文征明之後,出了知名畫家三十多位,你估計是誰?”老先生追着問了一句。
“其實這幅畫的最大特點,就是用筆工細,工中帶拙,短披麻、點子皴而輕,苔點疏而淡,設色青綠間以淺绛,絢麗雅緻,頗有陸治之風。”
老先生微笑點頭。水平出色一些的鑒定師,基本都能從“用筆工細”猜到陸治。盧燦如此年輕,能從畫風用筆中,鑒定到陸治,在他看來,已經不錯了。
陸治是明代吳門畫派中的翹楚,同時他又吸取宋代院體風格(工細,其中以宋徽宗的禦筆畫為代表),自成一格。
不過,盧燦的鑒定顯然還沒結束。他再次向前兩步,用手摸摸中堂的畫紙,很快又說道,“紙齡非明,韌性不錯,沒有五百年紙齡的麻點,我估計隻有三百年,為清代宣紙。”
“三百年,為清初!”
“清楚吳門畫派,用筆工細,構圖深遠者,隻有金陵八家之一,謝天令!”
“張老,不知我鑒定的可準确?”盧燦笑嘻嘻問道。
第338章
開誠布公
謝天令,原名謝荪,字缃酉,又字天令,清代畫家。
隐居金陵,擅長畫山水、花卉,與龔賢、樊圻等齊名,為“金陵八家”之一。
“好!好!連金陵八家謝天令,這等生冷的畫風都掌握的如此透徹,好!”張老爺子手掌在八仙桌上連拍三下,擊節叫好,笑容滿面!
老先生連叫三聲好,是有原因的。
金陵八家的名号,此時并不響亮,也沒多少人追捧,并非畫技不好,而是與他們一直被人抵制,有很大關系。
我們現在稱呼“金陵八家”,一般是指:龔賢、樊圻、吳宏、鄒喆、謝荪、葉欣、高岑、胡慥八人。其實,他們代表了當時金陵地區的一大畫派,還有其他成員,譬如陳卓、陸日為、武丹、陳舒等等,統稱為“金陵畫派”。
金陵畫派的成員,有一大特性,那就是“避清”。
也就是說他們對于滿清的統治依然心懷不滿,渴望于恢複明王朝的統治。他們身上或者說骨子裡都多多少少的帶有“遺民”色彩。
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在仕途上謀求生機,而隻是醉心于繪畫,遁迹于山林,以詩畫相酬唱,以此來緬懷逝去的“故國”。用筆來描繪秀麗的山川,排解心中亡國後的悲傷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