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選擇在一家海邊度假村住宿,店内好幾個夥計的漢語,說的很流利,二三代華裔。
“古董店?”第一個夥計有些茫然,他旁邊的那位見識更廣,接過話頭,“尤根裡大街,有好幾家您說的鋪子,賣字畫和瓷器的。”
有華人社區的城市,就有古董店,這話果然不假。
胖瘦二頭陀已經打幾次電話,催問答應的字畫呢?
阿爾達汗在賓館等消息,盧燦帶着丁一忠,興沖沖出門,希望能在這裡有所收獲。
因為是呂宋島西北最大的漁獲交易市場,城市的規劃還算不錯。尤根裡大街是這座城市的主幹道,水泥路面,兩側是二三層的小樓,很像二三十年後内陸的城鎮。
這裡閩南後裔非常多,大多數從事漁獲貿易,街頭巷尾,不時的能聽到幾句閩南話,許多店鋪還是漢文書寫。
盧燦遇到的第一家“古董鋪”,竟然是一家典當行——施家典押。
他擡腿就進,典當行同樣出售死當物品。
第417章
施琅後人
閩南語并非小語種。
源于泉州,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和台島地區外,廣泛适用于閩東北、浙東南、潮汕和海陸豐地區、雷州半島、瓊州島。還有就是,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都是閩南語系。
香江有不少人也說閩南語,盧燦同樣可以滿口的閩南味道。
閩南人口外流最嚴重的時期是在清代,農民起義失敗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十八世紀七十年代,閩浙總督高其倬等向雍正皇帝上奏稱:“出洋之人大約閩省居十之六七,粵省與江浙等省居十之三四”。
這些人“過番”(閩南語出國的意思)第一站就是南洋。他們的到來,對南洋的文化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年在緬北果敢抄了福記當鋪的老底,那一次收獲巨豐,還将福伯和兩位弟子拐到虎園。所以,盧燦一看是典當行,立即來了興趣。
走進之後,很失望,盡管臨街,可店面不大,隻有二十來平,半人高的水泥台面,上面又封上一米多高的鐵栅欄,露出兩個小窗口。
至于他想看到的死當櫃台,沒有。
“汝有代志?(閩南語,你有什麼事?)”見盧燦進門,穿着不錯,櫃台後一位夥計站起來操着一口閩南腔問道。
“有沒有好一些的死當物件?我想尋摸兩件,送老人家的。”這不是假話,明天要見黃家,确實需要備點禮物。
出當所獲得的利潤,并不比典當少,尤其是這位點名要“好一點”的。
因此,聽盧燦這麼問,櫃台後幾個夥計都擡頭,其中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接過話,“公子要金還是玉?”
典當行最不缺的就是這兩大項,再過十年,手表也是主力軍之一。
“金玉都可以,如果有上品的字畫、瓷器,更好。我明天去碧瑤走訪印尼黃家橡膠園,禮物要古樸上色一些。”
盧燦的問話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了,這不是擺明要做冤大頭的樣子嗎?
其實玩收藏的人都懂,在古董鋪或者典當鋪,想要看到好東西,“闊”是一定要擺的,否則你連好東西都沒法見到,更别提買了。
盧燦撂出印尼黃家橡膠園,既有探探黃家在菲國影響力的意思,也有促使對方正式這次交易的用心。
那中年男子看看盧燦,又看看丁一忠,笑着問道,“公子來自台島還是香江?”
“香江,來這邊倒騰點大米蔗糖。”
“那來對了,這邊的香米蔗糖厚喇的很(品質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