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了吧?”盧燦不想再聽他唠叨準備挂電話。
“别介……”許佳聞連忙中斷自吹自擂,“還真有事!”
“趕緊的,有事說事!”
“香江趙太來你認識嗎?内陸的,剛來香江,繼承劉永慧女士家産的那位。”
嗯?這名字非常熟!他已經來香江了?
在盧燦記憶中,這是一位極富争議的文物捐獻者、收藏家,據報道,他一輩子捐獻了六萬多件藏品給各大博物館。
六萬多件,這什麼概念?虎園博物館現如今的藏品,也隻在這個數目。
不過這位趙先生所捐獻的藏品,在業界一直争議紛纭,經常被人列為“國寶幫”大亨之一。
“怎麼了?”
“最近我接到線索,這位陸客繼承了劉女士的遺産,據說有不少文物藏品。維德拍賣和虎園聯手,上門包圓了怎麼樣?”許佳聞一副瞧我多為你考慮的口氣,洋洋自得。
“别輕舉妄動!這件事等我回去,帶着李老或者張博駒老爺子上門看過之後,再決定!”上輩子的傳聞,不管真假,盧燦都有心結,聽說是趙太來的藏品,他連忙打斷許胖子的話。
國寶幫?現在就有蹤迹了?
第428章
趙家太來
何謂“國寶幫”?
是民藏的典型代表,收藏理念執著并且對自己的藏品非常自信,認為其中有諸多珍貴文物的民間收藏者。國寶幫在對待藏品的認知上,有兩個觀點很鮮明:專家沒見過的未必就不存在;寶在民間,珍品在民間。
這些都沒錯,錯在二十一世紀後,大量作僞高手利用“民藏”的這兩大觀點,制假販假,使得大量赝品充斥市場,敗壞了民藏的聲譽。
因此,才有略帶貶義的“國寶幫”這一稱謂的出現——一些媒體及收藏家,譏諷那些自以為收藏的都是國寶的貶義稱呼。
其實類似于這種相互看不上眼的貶義詞的有很多,譬如“片片幫”“舒服比幫”“精品幫”“垃圾幫”“打假幫”等等。
盧燦對國寶幫并無歧視,如果按照後世評判标準,他自己本身就是典型的“國寶幫”成員。又譬如張博駒老爺子、王世祥老先生、觀複的馬偉都等等,也是“國寶幫。”
他不喜歡的是那些無節操無下限的人,正是這些人助推赝品橫行。
你聽說過“帝堯的玄圭”嗎?沒聽過?沒關系,有實物!
你聽過“商王武丁的十枚骨制令玺”?沒見過?沒關系,有實物!
你見過完整版的“大禾人面方鼎”嗎?沒見過?沒關系,有實物!
……
前兩個就不用說了,傳說中的人物,具體存不存在都還是争議中的問題,你就敢鑒定?
你拿什麼鑒定?這是公然藐視鑒定的科學性!
至于第三個……呵呵,殊不知大禾人面方鼎早在五九年出土的時候,就被當地農民砸成碎片,又經湘南博物館的專家苦苦追索,才從毛家橋廢銅收購中心的倉庫裡找到,然後拼接起來館藏。
商周鑄鼎,一鼎一範,重鼎從無重複,哪兒來的第二尊“大禾人面方鼎”?
上輩子古伯提到這些人時,總是哈哈大笑,不知何故。現在想來,盧燦有些明悟——這些藏品中,估摸着有不少出自古伯之手,販賣到境外……
盧燦的記憶中,這位趙太來也極具争議性,究其原因是他的藏品數目之多,難以想象。而他給出的解釋是曾外祖父伍廷芳遺留下來的藏品,一共十多萬件,藏在英國郊區的一家豪宅的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