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盧燦興奮起來——這種有特别意義的畫作,最适合放在虎園展存!
“這确實是莫迪利亞尼的作品,他的少年時期作品。這幅作品的名稱叫《塔什肯尼風光》,”盧燦沒想過隐瞞胖子,他用手摸摸畫框,紅橡木的,心情很激動啊。
“在他去世後,他的母親接受《費加羅報》的訪談中,談到過這幅作品。訪談的時間應該是1924年左右。”
盧燦的回答讓許佳聞傻眼,情不自禁的噴了一句,“你這個變态!一次采訪中提及的内容,你都記得?”
“你有腦子嗎?我怎麼會記得1924年的訪談?”
盧燦翻了翻白眼,“你自己不用心學習而已!這隻是歐洲藝術史中的近代史備注資料中,有過這段描述。”
盧燦的确認,讓許佳聞警覺起來,“這幅畫我看中的,想收藏,你可不許搶!”
呃?摸摸鼻子,盧燦尴尬了,“我剛才看到的那幅,未署名,貌似喬凡尼塞岡提尼的《原野圖》,要不……咱倆換換?”
“這……?”許佳聞頓時猶豫了。
喬凡尼同樣是意大利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大畫家,著名的“農民畫家”。
這又是一個天才!同樣英年早逝!
他出生貧寒,幼年孤苦,5歲喪母,後随父遷居米蘭。父親無力撫養而将他送入感化院,為一神父收養。神父待他很好,借助描繪教堂壁畫時,教授他最基礎的繪畫技巧。
神父過世,他又淪落為牧童,長期生活在大自然中與牛羊為伴,這種生活奠定了他藝術生涯的基礎。喬凡尼十四歲來到米蘭,考入美術學校夜班,後又幾多磨難,直到20歲才獨自走上以農村為題材的創作道路。
他的畫作嚴謹而樸實,題材集中在農民和農村原野風光。著名的《自然三部曲》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下農郊生活表達之最”,光感非常溫馨,帶有濃濃的生命關懷,即便是最後一幅象征着“死亡”的畫面,其中依舊蘊含着不久将會出現的生命的複蘇,體現一種生與死輪回的哲理。
可惜,他四十一歲英年早逝。
許胖子精于西方油畫,如何不懂得喬凡尼作品的價值?
更何況是他的未署名作品,那是不是意味着尚未被統計在冊的作品?這種畫作一般情況下,非常有收藏價值。至于盧燦的眼光,他不懷疑。
“我看看去!”許胖子果然來了興趣。
趁着他閃身去看畫,盧燦連忙讓阿爾達汗去招呼店東。
店東正在另一側招呼幾位購買古着(精品古服裝)的顧客,聽到阿爾達汗的招呼,朝這邊看了看。雖然聽不懂他倆說什麼,可盧燦看對方的表情,心忽然往下沉——這幅畫不賣?
見老闆似乎不想過來,盧燦隻得過去,問問情況。
“Why?”那幅莫迪利亞尼的少年作品,店主真的不賣!盧燦有點暈,火氣往上沖,“店内懸挂的商品,你為什麼不賣?”
是的,他有些懷疑對方種族歧視。
“NO!”店主會英語,見盧燦有些憤怒,連忙眼前的客戶,笑呵呵說道,“這家店是古董店不假,可是這裡同樣也是我們芬科基家族的收藏館。這裡面沒有标價的物品,全部是我們家族的藏品,隻供大家欣賞,并不對外出售!”
“那幅莫迪利亞尼少年時期的作品,更是我們家的心愛之物,你……能明白嗎?”
貌似那幅畫的下面确實沒有标價!
人家知道這幅畫的價值,可笑剛才自己還琢磨着撿漏?
唉,空歡喜一場!盧燦歎了口氣,西方畫作想要撿漏,太難太難!
他還不死心,撓撓眉心,“多少錢都不賣?”
這位四十來歲的店東,似笑非笑的看着盧燦,忽然來了一句,“你能出多少錢?”
這話是什麼意思?有賣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