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收藏的朗戈朗戈木闆,明确記錄的隻有二十三塊,分别保存在倫敦、柏林、維也納、華盛頓、火奴魯魯、聖地亞哥、彼得堡的博物館裡。
對方給出的答案,讓他嗔目結舌!
“你想要?!有!”
這可能嗎?
第450章
智利青金
南太平洋中的複活節島,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小島。
這座小島上,除了平原、火山外,甚至連高三米的樹木都沒有。
這島的文明起源,至今仍衆說紛纭。在島上有三百五十處石造祭壇,及一千多尊巨石人像。這些石像,有些高達二十米,而最小的一尊,也有三米多高。
這些石像幹什麼用的?島上的文明為什麼突然中斷?還有一點最為重要的是,島上的“朗戈朗戈”文字,究竟表達什麼意思?
一百多年來世界許多學者為破譯它傾注了畢生精力,但一直沒有人能破譯。
匈牙利語言學家海維申,多年研究後,1975年,他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次震驚科學界的報告——複活節島文字與古印度河谷文字,有着驚人的相似。他在報告中列出175個文字符号,兩者完全契合。
看似謎團揭開,可是……
海維申自己也無法解釋,古印度河谷文字則早在公元前2500年成熟,湮滅的時間為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而複活節島文字存在于19世紀中葉,兩者相聚四千年……
最讓人失望的是,按照古印度河谷文字翻譯出來的複活島朗戈朗戈,結果淩亂了——意思亂七八糟,根本不是通順的語句。
泰堤島主教佐山很重視朗戈朗戈,認為這是在太平洋諸島所見到的第一種文字遺迹,其符号與古埃及文相似。
從木質材料看,它源于小亞細亞半島的原材料篆刻;從寫法看,它屬于南美安第斯山地區的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回轉書寫法系統。
這兩者怎麼看都與封閉的複活節島沒什麼關系?
奧地利考古學家蓋利登聲稱,複活節島古文字與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頗為相像,可是在1951年,他又語出驚人的說道——蘇門達臘島民裝飾品上鳥的形象與朗戈朗戈上的很相像。
法國教授緬特羅堅持朗戈朗戈文與巴拿馬的印第安人、古那人有密切的關系……
各國學者的衆說紛纭,讓這種怪異的文字享譽世界,它也成為太平洋島嶼文化的典型代表。
既然是一種木刻文字,那朗戈朗戈為什麼如此稀少呢?
這中間牽扯到歐洲十八世紀的“宗教異端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是十三到十九世紀,非常活躍的天主教會偵察和審判異端的機構,最著名的案例當屬于伽利略和哥白尼案件,他們對異端學說極其排斥。而歐洲宗教裁判所中,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曆史又教其他國家更悠久。
十七世紀末,西班牙人來到南美,将天主教義一道帶來。
随後,複活節島被發現,這些可有朗戈朗戈文的木簡也被發現,雖然有些宗教人士認為這是一種文明,應該保護,譬如法國傳教士厄仁·艾依羅、西班牙主教艾特佳,可是,島上怪異的石像以及随之盛行的“天外文明”,讓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将複活節島上所有的一切,都判定為“異端”,許多收集上來的朗戈朗戈木簡被付之一炬。
更讓人可惜的是,島上原本有些認識并書寫這種文字的人們,在一次天花災難中,死得幹幹淨淨。
因此,這種朗戈朗戈木簡,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産”,每一片都彌足珍貴。
眼前這位,竟然一臉認真的告訴自己——他真的有“朗戈朗盧燦像是吃了蒼蠅,我真的那麼傻缺嗎?
這種感覺像極了三十年後在潘家園問一位小商販,他一本正經的告訴你,“我家真的有汝窯的瓷器,你要不要?”
笑着站直身子,盧燦指指身後不遠的丁一忠和阿木,“我可是有保镖的哦,你要是騙我,可别怪直接去你們的商務部申訴,拆了你的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