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戶的擠兌雖然略有平息,可每天的出賬大于入賬,這是個大問題——一旦金融行業沒有信任度,就意味着沒有前途。而地産項目那邊,更是吃錢大戶,家族銀行出現信任危機,九龍置業更不敢放手,一旦停工,隻怕全香江的人都知道,九龍銀行出問題了。林嘉年隻能硬撐着,準備将項目繼續完成。
為了結束信任危機,潘愛生和林嘉年,想出一個“展示存儲金以示資本”的笨辦法,即用一筆能震懾人心的儲備金,向儲戶公開展示,以證明九龍銀行不存在資金問題。
還别說,這種方法雖笨,可效果好,沈萬三幹過、喬緻庸幹過,無一例外,都解決了當時的錢莊擠兌問題。
盧燦的兩根大拇指相互繞着,眼睛盯着面前的茶盤。
許久,他才發話,“林叔,出讓半噸黃金給您不太現實……九龍銀行現在的資金,估計也買不起……”
他的話還沒說完,林嘉年和潘愛生都面露失望之色,繼而尴尬起來——兩人剛才還想着如果能從盧家拿到黃金,第一時間抵押到彙豐,再拿一筆貸款,然後再支付給盧家(黃金實物抵押,他們能從彙豐拿到自身價值三倍的款項,前文說過)。
沒想到被盧燦戳破了。
盧燦笑笑,示意自己還沒說完。
“我可以借給九龍銀行一噸黃金,是借,時限為一個月。”
“啊?!”“哎呀!太好了!”兩人不約而同的拍起大腿。
盧燦為什麼要賣人情給林家?無它,盟友爾!
盧家在香江,真正能患難交心的盟友不多,盧燦和林家交往很多,無論是林嘉義還是林嘉年,都還不錯,非常守信——十月份九龍銀行那麼困難,林嘉年沒有拖延一分一毫的資金,将一噸黃金的款項,全額支付。
就憑這,盧燦覺得和林家走近,不是壞事。
當然,盧燦也有自己的私心,他其實有辦法也有資金實力,讓九龍銀行很平穩的度過此次危機,可輕易得來的不珍惜。
隻有林家真的陷入絕境,那時才能體會到盧家伸手拉一把的珍貴。
送走兩人之後,盧燦坐在沙發中,搓搓眉心。
怎麼也沒想到,這一波香江金融危機,竟然從九龍銀行開始!
不是謝利源金鋪嗎?不是恒隆嗎?
九龍銀行的危機,還真的有自己的因素——如果沒有自己幾批黃金的注入,林嘉年恐怕沒這麼大的野心!
九龍危機,給盧燦敲響警鐘,金融危機真的來了,自己準備的措施,能成功嗎?
第470章
邱家态度
新加坡金融行業,對香江地産業的崩盤以及股市的暴跌,更多的是以看笑話的心态來對待。這兩座城市,實在是太相似,彼此之間的競争關系讓同行之間總有些火花,即便投資者的合作關系再緊密,也不會影響到這種看法。
這種情況自然不包括在香江有衆多投資的新加坡豪門,譬如此時的邱家。
邱家的中央産業(企業名稱)主營地産建設,創建于1967年,一直由邱德扒親自掌管。除了新加坡之外,香江、吉隆坡、台北是這家企業的三大地産項目集中地。
邱徳扒手襯着下巴,眉頭微皺,額頭花間不時顫動兩下。
送走前來拜會的林嘉年之後,老頭子就是這個模樣。茶幾對面坐着他的三個兒子,邱萬殿、邱千健、邱百齡,都沒敢出聲打攪父親的沉思。
邱家雖然不算十三行之一,但家族曆史并不比盧家短。
邱徳扒的祖上,道光年間就是泉州有名的米商之一。邱徳扒的祖父,參與了大華銀行的創建,父親邱勝雲則另起爐竈,參與華僑銀行的創建。1933年,年僅16歲的邱徳扒進入他父親參與創辦的華僑銀行工作。1959年,已經當上銀行副總經理的他,因為無法進入董事會,斷然出走另謀發展,自己創建了馬來西亞銀行。
1959年創建馬銀,1966年馬銀的分行就達到108家!
到了1980年年底,馬銀在東南亞、澳洲、新西蘭、北美等區域,共有分行517家。1980年世界金融企業排名第二十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