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頭夠長,盧燦聽到最後一個職稱時,握着溫碧玉的手,緊了緊。
“久聞大名!”
盧燦這話還真不是虛言——大來财務可是八三年香江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之一。
香江還真是夠小,佳甯集團已經跟自己産生交集,而大來财務正在和自己聯系。也不知這家夥通過林嘉年找自己,所為何事?
至于說什麼生意,盧燦已經從心底拒絕。
四人落座後,毛凱志揮手叫來侍者,上早茶。盧燦瞅這空當,看了眼林嘉年,對方神色中有些喜意,但不像要騙自己的模樣。
林嘉年以為盧燦是詢問為何約他來,笑着開口,“運大集團很有實力,總部位于新西蘭……”
“林兄,還是我自己介紹吧。”點茶完畢,毛凱志擦擦手,笑着打斷林嘉年的話。
盧燦做了個請的手勢。
“鄙人近些年不在香江,因此在香江知道我的年輕人很少……”
盧燦擺擺手,笑道,“雖然與毛老第一次見面,可大來财務的周麗蓉董事,還有魏子安董事,我還是見過的。”
他對大來财務關注已久,這家公司的投資方是義豐行,也就是毛凱志直接控股的公司,另外兩名股東,則是魏子安與周麗蓉。魏家和周家,在香江也算小豪門,頗有資産,這兩人又同時是恒榮銀行的小股東兼董事。
“我祖籍滬上,民國三十六年來香江創業,義豐行之時,我也隻有盧少這般年紀,想想時光如白駒過隙,日子真是快啊……”
老頭子很能說,講述他的發家史時,時不時夾雜一兩句感慨與奉承,将溫碧玉和林嘉年兩人聽得如癡如醉。
盧燦嘴角帶着微笑,眼神中似乎有些迷離,可他心底清明着呢。
不過,如果不是自己知道底細,一定會被這老家的話語煽動。
毛凱志二十歲帶着家人來到香江,創立義豐行,一家主營衣帽用品的貿易公司,貨運對象是澳洲及歐洲。生意做得不錯,這讓他在1963年,三十五歲,便擔任了保良局(香江官方慈善機構)的總理事。
六十年代,香江航運業蓬勃興旺,他借助貿易運輸的機會,涉足海運,成立大公船務公司。因為新西蘭的地理位置優越,船務公司總部設在奧克蘭,毛凱志全家也搬到那裡。
七十年代,新西蘭的金融政策放開,他聯合周家和魏家,成立一家股票及期貨投資公司,這就是大來财務。
大來财務的辦公地點在新西蘭,可業務窗口在新加坡與香江兩地,而它的注冊地點選擇在避稅天堂英屬諾曼底群島。
他怎麼和林嘉年扯上關系呢?
這人說的絕大多數内容都是真實的,毛凱志早年在香江時與林家有過交往。這次招引他上門的,則是盧燦借給九龍銀行的一噸黃金。
一噸黃金在九龍銀行總行公開展出,效果杠杠的。提款潮快速褪去,同時也吸引了許多黃金買家的目光,其中就有毛凱志。
毛凱志不僅承諾以比市場價高一成的價格,購置這批黃金,同時還承諾,将九龍銀行作為運大集團的開戶銀行之一。
林嘉年坐不住了。
第一個條件他權答應——這批黃金的所有權屬于盧家,更何況他還用這批黃金的商業價值,抵押給馬銀,可第二個條件,太讓他心動。
九龍銀行一直是二類銀行,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客戶太少,尤其是經曆這波擠兌潮之後,亟需優質大客戶的加入。
此前,運大集團在香江的開戶銀行有三個,分别是東南亞布點充分的恒榮銀行、歐美華人社區分布點很廣的海外信托銀行,以及奧門的大豐銀行——在歐洲及北美有分布點。
相比這三家各有特色,九龍銀行想要拉攏運大集團,都不好意思開口啊。
現在,對方竟然主動說要在九龍銀行增設轉賬賬戶,怎麼看都是“掉餡餅”啊。
黃金不能賣,又想要對方來這裡開設轉賬賬戶,林嘉年隻得另尋他法——幫對方找一條購置黃金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