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第3頁)

  孫瑞欣搖搖頭,嬌笑道,“你是這邊的大老闆,怎麼能越過你呢?”

  “死丫頭,就知道貧!”田樂群白了她一眼,拍拍這份報告,“稍後給阿璃發過去。”

  “欸!”咯咯笑了兩聲,孫瑞欣點點頭,又問道,“那……年會的事……女王大人怎麼決定?”

  “總部年會安排在元月二十四日,各分公司年會自己定時間,不要耽誤分公司經理及個店長來總部開年會即可。”田樂群翻翻台曆,很快做出決策。

  “對了……告訴他們,内陸的年會,到時候我出席,獎勵額度以兩成五的比例發放。”

  孫瑞欣雀躍,探着身子求道,“田姐,我也去好不好?”

  “你這丫頭……香江的年會組織你不盯一盯?”田樂群沒好氣瞥瞥她。

  “有什麼需要盯的?都開了好幾年了,我要去……順帶着看看外婆。”

  呃,這理由很強大,田樂群無奈的揚揚手,“行!”

  孫瑞欣高高興興準備出門,田樂群又喊住她,“告訴徐奉和張澤宗他們,内陸的銷售利潤既然很難彙兌成錢,那就做好囤積和田玉石礦的準備,提前找好貨源。”

  這是早前就已經訂好的方略——内陸缺外彙,納徳軒珠寶想要将盈利兌換成外彙抽到香江,非常困難。與其這樣,不如将這些盈利采購成物資,譬如,阿燦多次念叨的和田玉石。

  和田玉,納徳軒珠寶也有所涉及,但絕大多數都是老玉,僅有的一些新和田,也是在羊城零星采購的,成本很高。

  這次,一定要将和田玉的供貨路子趟順!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産于昆侖山被稱為“昆山之玉”,以後又因位于“于阗國”境内而被稱為“于阗玉”。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八十年代初,和田玉與昆侖玉、俄羅斯玉價格相差無幾。八一年秋季廣交會上,其一等籽料的出口價位,僅為一千二百港元每噸,一直到1990年,這一價格都未曾改變(數據來自《曆屆廣交會創彙商品簡目》)。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八十年代末,港台玉器商的大規模囤積,才導緻和田玉石價格飛漲。

  在1994年之前,國家不允許私人開采交易和田玉原料。

  田樂群所謂的趟路,就是希望能和和田當地的玉石收購站,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協議,而不是經過五礦集團(當時五礦集團分管和田玉的出口交易)。

  做出這種決定,并非要節約五礦集團占據的那點中間費,而是擔心供貨渠道被掐脖子——此時的國營企業内部,國家意志太強。

  徐奉是納徳軒京城分公司的副總,張澤宗是盧燦的私人商務代表,有一定的權限,代表納徳軒和盧燦,經營這條商路。

  ……

  接到徐奉電話,張澤宗匆匆趕到後圓恩寺胡同7号院西路的四合院,這裡是納徳軒珠寶京城分公司的辦公地址。

  “有喜事?大家這麼開心?”走進會議室,張澤宗就發現這裡的氣氛異常活躍,不知是暖氣太熱還是熱血沸騰的,一個個的臉色紅潤,喜笑顔開。

  會議室上首是京城分公司經理詹子怡,香江人;他的右側是徐奉,常務副總;左手旁則是财務總監肖月大姐。依次往下的還有銷售總監田沫兒、庫管經理王玉山,以及幾個分類項目組的組長,一共九人。

  見他進來,徐奉站起身來,招招手,将自己的座位讓出來,喊道,“阿宗,趕快來坐下。”

  張澤宗是盧燦的私人代表,可不是納徳軒的員工,他進門後沒挪步,對徐奉和詹子怡笑着點點頭,“詹總好,徐哥好,你們開會,我就不摻合了吧?”

  “坐吧,今天商量事情,與你有關。”詹子怡示意秘書給張澤宗安排座位與茶水。

  很快,張澤宗就明白大家為什麼這麼開心——京城分公司的年終獎勵為二百萬。這對于總人數不過六十人的京城分公司來說,是一筆極其豐厚的分紅。

  “……我們的年會,就定在元月二十日,到時候,田總和孫總都會趕來參加。對了,據說盧燦少爺也有可能會參會,所以……大家一定要将本次年會籌備妥當……”

  詹子怡一句話,讓會場一片嗡嗡聲響起。

  “哎呀……田總和盧少要來?太好了!”說話的是田沫兒,田樂群的遠房堂姐,

  詹子怡原本是雅加達分公司的副總,去年被田樂群抽調到内陸擔任總經理,他是納徳軒的老員工之一,辦事很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