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第4頁)

  納徳軒珠寶以前有過類似的經曆——台島的貓眼玉,現在在歐洲市場銷量不錯,這就是托市行為。可是,田樂群心底很清楚,台島貓眼玉的市場價值,距離真正的貓眼石,依舊有不小的距離,整個托市行為,并不算非常成功。

  “不錯!”

  “周穆王巡遊昆侖,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而歸。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和田玉就成為王朝貢玉,更衍生了燦爛輝煌的中華玉器文明。”

  “可是,作為中國四大傳統名玉之一,在東南亞市場上,它的價值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所以,身為中華族裔,我……乃至我們,都有義務,将其真正價值體現出來……”

  這理由,怎麼聽都偉光正。

  其實就是忽悠,遮蓋利益訴求的虛僞外衣。

  隻是,這番半真半假的感概,确實引起其他幾人的深思——如果眼前這小子還有他背後的納徳軒珠寶,真的将和田玉的市場價值托起來……這件事能帶來什麼好處?

  “為什麼是和田玉而不是藍田玉,亦或者其它玉種?”在這方面,玉器協會理事長榮家明是行家,他提出自己的疑問。

  他的質疑有道理——在中國玉器文明史上,藍田玉的地位高于和田玉。

  藍田玉同樣是中國傳統四大名玉,由于其産地正位于封建時期的中央王朝附近——長安藍天山,故此,它的開采、使用曆史,要比和田玉更廣泛。

  秦始皇制傳國玉玺,其材質就是藍天水蒼玉。

  唐朝詩人李商隐的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成就了藍田玉的千古美名。

  盧燦伸出三根指頭晃晃。

  “第一、從玉器的光澤度、油潤性和質感來說,藍田玉及其他兩玉,比不上和田玉。”

  “第二、從儲藏含量而言,和田玉的儲量最豐,具有相當開發價值。”

  “第三、從地理位置來看,玉出昆侖,有關昆侖的傳說很多,這讓和田玉更具有神秘性,更容易進行操作。”

  盧燦的整個思路,直接來源于九十年代初港台玉器商炒作和田玉的方案。

  李福斌廳長主管農林礦産的開發,他一直沒有說話。

  他很清楚,一個香江人,為什麼要費盡心血的去包裝和田玉?還不是看中利益,而利益中最大的一塊,必定是開采權。

  農林礦山,此時都是屬于國有的,這件事……他做不了主,也不敢做主!

  私人開采國有礦山?想都不敢想啊!

  “盧先生,有把握嗎?”

  五礦副總田家幹,對這種事很有興趣。官商也是商,在商業意識上,要比其他人敏銳。

  這件事,在他看來,想要成功,不容易!

  盧燦偏頭問道,“台島的貓眼玉,各位知道嗎?”

  六人中,隻有榮家明聽說過,沒見過。

  盧燦很快拿出一隻貓眼閃玉戒面,遞給榮家明。

  這塊戒面七克重,青綠色,油性好、細膩、硬度高,他拿起來,對着光源照了照,戒面中部,有一條直線光條,很像貓眼。

  “還真是……有些意思。不過,透性一般。”他是行家裡手,一眼便瞧出優劣。

  “這就是貓眼閃玉。”

  盧燦将這枚戒面,遞給大家欣賞,等衆人看完,他說道,“納徳軒珠寶介入貓眼閃玉的市場操作,僅僅隻有一年多點時間,但這種級别的玉石,已經成為歐洲市場上,唯一能被廣泛接受的亞洲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