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第1頁)

  啧啧!七千方,究竟多少塊城磚?盧燦算不清楚。

  華克倖查找的資料中有詳細的數據——從康熙五十一年春到雍正初年,磨石記遵從八賢王的懿旨,一共拆除了二十裡固陽秦長城,從中篩選出這七千方磚料。

  固陽秦長城,盧燦上輩子去包頭,途徑那裡時曾經去看過。當時,風沙彌漫中,破破爛爛的城牆橫亘在大青山山峰兩側,其主要建築材料為夯土和石片。

  當時他還以為秦長城沒有城磚,哪曾想過,青龍峽長城要塞,竟被清代王爺拆除一空,制成他拉攏臣屬的小小禮物。

  真是沒想到啊!

  盧燦很好奇——如此之多的城磚,堆積在津門,為什麼後世都沒有一絲一毫的風聲漏出?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經不重要。現在關鍵的是,如何将它們截留下來?

  見盧燦回到收購店面後,依舊愁眉不展,華克倖小心的問道,“攪黃這家面條廠的投資,很難嗎?”

  盧燦揉揉眉心,一家面條廠當然不難,難就難在大環境上。

  說起來,他還真沒有必勝的把握。

  “周老爺子在津門德高望重,盧少,您不是和周老有過不錯的交情嗎?如果他出面,這件事是不是……?”華克倖幫盧燦倒了杯水,出主意道。

  這想法,盧燦也有過。

  如果自己要聯系上津門博物館馮德生館長、收藏名家周淑濤及張淑成兩位老爺子,攔下東瀛投資項目,把握性要大很多。

  隻是……這樣一來,這幾千方的城磚,想要運回香江,隻怕很難。

  是以,盧燦有些小糾結。

  “阿……燦,這些磚頭……真的很珍貴?”

  窦存世不太理解,這不過是磚頭,有什麼可糾結的?

  “大舅,明代翻新長城,老城磚基本都被毀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批大數目的秦代長城城磚,以後……即便發現,也沒有這等規模的。”盧燦解釋一句。

  “這樣啊……”聽到盧燦提到最後、秦代、以後沒有等詞彙,窦存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直接說道,“既然很珍貴,那就不能讓東瀛人弄走。”

  人實誠,話也質樸,卻如暮鼓晨鐘般擊在盧燦耳中,臉上臊得慌。

  是啊,當務之急,是阻止東瀛人将這些城磚弄走!自己怎麼還惦記着怎麼把這些城磚弄去香江?太小人了!

  将這些城磚買下,捐獻大部分給津門博物館,自己還可以挑選部分精品運到虎園展存,相信馮德生一定願意為這件事出力!

  馮德生是坐地虎,本人又是政協委員,廳級幹部,如果他聯絡周淑濤等一撥津門文物工作者,這件事薊縣政府想要答應東瀛人都不成!

  行!就這麼幹!

  “大舅、華叔,您兩位辛苦一趟,去趟城裡,幫我送兩封信給津門博物館的馮德生館長,還有周淑濤老爺子。”

  盧燦打定主意,順手抄過辦公桌上紙筆,開始給這兩位寫信。

  很快,他将兩封信寫好,交給華克倖和窦存世,叮囑道,“如果兩位老先生問起,就說我在天成寺還願。”

  ……

  周賓夕送走來訪的客人之後回到卧房,老爺子半卧在床榻上,眉頭微鎖。

  “爺爺,這香江盧先生是什麼意思?他想要買下薊縣硯台廠贈送給津門博物館,為什麼要給我們來信?還有,那硯台廠有什麼可捐贈的?”

  “薊縣硯台廠,那裡真有好東西呢。不過,這事很奇怪,你去找人打聽打聽,是不是這家硯台廠最近有什麼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