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第1頁)

  出走的那一天,他剛好五十歲生日。

  盧燦之所以對汪士元如此了解,正因張博駒老爺子與這位麓雲樓主的關系,頗為不錯。

  眼前這位女子,竟然是汪士元的後人,盧燦怎能不驚訝?

  手中這本《麓雲樓記略》紙色橙黃,邊角已經爛了不少,手寫本,毛筆楷書,筆法工整,沉穩有力,應該是汪士元本人書。

  盧燦小心翻了兩頁,其内容為更像汪士元的日記,通篇以小短文形式,記載某年某月,他在哪裡,獲得什麼樣的藏品。文章中,自然少不了他對這件藏品的判定。

  粗略翻看一遍,盧燦忽然想到,汪士元曾經出版過一本《麓雲樓書畫記略》。那是1922年6月,他應西泠(音玲)印社社長,好友丁仁(篆刻大師)的邀請,集結出版的書籍。

  那本紀略中,錄有其所藏曆代書畫,而且評介心得非常獨到,堪稱是他的鑒定功底最好的明證,成為後來者學習書畫鑒賞的必備書目。

  那本紀略,盧燦自然也學習過,現在想起來,書中内容,大多數都是摘取這本日記中的内容,隻不過以書、畫為主而已。

  那本紀略,西泠印社第一版發行三千冊,2008年嘉德拍賣,将第一版紀略拿出來拍賣,區區一本民國出版物,竟然拍出二十八萬多的價格,創民國版本書籍拍賣新記錄,簡直可與宋版書價格相媲美。

  可見,《麓雲樓書畫記略》的曆史價值和市場價值。

  而自己手中的這本“日記”,則是麓雲樓藏品的原始記錄,再加上汪士元手書……呵呵,這本日記,本身就是一件價值不菲的藏品!

  “您……姓汪?”合上這本日記,盧燦有些不舍得還給對方,手指在硬紙封皮上摩挲片刻,眼睛落在那少婦的身上,心底尋思着……如何截下這本珍貴的文史資料,順帶着給對方多一些補償。

  那女人不僅瘦弱,面色煞白,看她扶着兒子的肩膀,站在那裡微微發抖,其身體真的很差。就這樣,她還因為兒女帶回來的财物過多,匆匆趕來問明白。

  僅這一點,就讓盧燦對她刮目相看。

  對方點點頭之後,盧燦看看天色,已經大亮,他邀請道,“我想請汪女士,還有兩位小朋友吃頓早茶,狗不理的包子和早點,還是不錯的。”

  那女人想要開口拒絕,可她身邊的小女孩卻牽着母親的衣襟,連連抖動,眼神中盡是渴望,估計是真的饞了。

  汪芸琪想要拒絕,可外公的手迹還在那年輕人手中,眼前的年輕人可是幫了自家大忙——他為那件松木佛像所支付的那些錢物,不僅可以讓自己一家度過年關,也許,還能讓自己找家醫院去看看。

  又見兒女的這般模樣,心底歎了口氣,終于還是點點頭。

  見她答應,盧燦大喜,這本筆記本是汪家祖傳物件,想要她出讓,最好的辦法就是暖心。有了這次接觸,稍後也許……

  “我的車子在那邊,大家乘車去。小弟弟……小妹妹……跟我走?”盧燦摸摸那那孩子的腦袋,又牽住那小女孩的手。

  “小妹妹?您不是叔叔嗎?”那小女孩聲音脆脆的,仰頭問道。

  呃,這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路過一直等在不遠處的東瀛三人身邊時,盧燦做做手勢,順便邀請一句,“你三位……要不也和我們一道,去嘗嘗狗不理包子?”

  會津美智子瞅瞅汪芸琪一家,眼神閃爍,不知想些什麼,不過她的反應很快,目光又落在盧燦身上,直接答道,“那就多謝了!一直聽說狗不理包子的大名,要不……今天我請?”

  盧燦笑着擺擺手,帶着汪家母子三人,上了自己車。

  會津美智子一行,有自己的專車,看車牌照,還是津門市政府的接待用車。

  三輛車,繞了個彎,在張博駒的小樓中,接上孫瑞欣。

  丫頭一亮相,頓時看呆了會津美智子。她一向自诩美貌,可和孫瑞欣的時尚一比,明顯要低一檔。

  她已經明白過來,這新出來的女人,還有已經換完裝束的年輕男人,應該不是内陸人。

  不是内陸人?自己還要跟他套近乎嗎?會津美智子眼睛轉了轉,拿不定主意。

  雖然不是内陸高官子弟,可看其服飾、氣質,應該是華僑,而且是出生巨富的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