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賢合着雙手,彙報的很正式——沒辦法,虎園中,那些老爺子有足夠的資曆在盧燦面前“耍橫”,他還不行。
“虎園博物館的藏品已經不少,但想要在文博界真正的樹立招牌,還需要有厚度,那就是研究項目與成果展示。”
“那我們有成果嗎?”
盧燦的問話,招來一緻白眼,這次連福伯都翻翻白眼,不屑的瞥瞥他。
呃,說錯話了,若是沒成果,這些年的投入豈不是打水漂了?盧燦尴尬的撓撓頭,“沒那意思,我是說,有沒有能震動文博界的研究結果出來?”
被盧燦打斷話題,戴靜賢笑笑,推推鼻梁上的無框眼鏡,“這次研讨會,我們虎園将展出七項研究成果,包括《商代小器件紋飾圖考》、《明代科考集注》、《婁山畫派名錄及特征新證》等,總的來說,您的投資,收效頗豐。”
博物館這邊,一直是福伯、李林燦、張博駒三位大佬坐鎮,這些研究項目,盧燦聽過,但從未真正關注過,究竟到什麼進度,他還真不清楚。
原來,已經開始結果了。
“成果展示隻是一部分,讓文博界認可虎園博物館的一面。”
“這次研讨會,我們準備邀請内陸、香江、台島,乃至東瀛、南洋,乃至歐美的一幹知名文化名人,以遂公盨的内部銘文,為主要讨論課題,同時以虎園的金石器為相關交流面,讓全世界文博界,也見識見識我們虎園的藏品之豐。”
盧燦笑笑,所謂的讨論會,就是拉這一幹文博名人,來虎園參觀交流,籍此将虎園博物館的名頭徹底打響。
這是好事。
咦,不對!盧燦忽然警覺,這裡面一定有彎彎繞!
為什麼李林燦剛才莫名其妙的要自己去挖内陸牆角?真是因為羅碧君的事情?也許有其因素,但時機這麼湊巧?
戴靜賢還在彙報,盧燦一邊聽,一遍翻開《有關籌備香江第一屆中國古文文字研讨會的初步紀要》文件。
前面幾張的内容,與戴靜賢的講述基本相符,等他翻到最後幾頁時,面露苦笑。
這些老家夥,原來在這裡等着自己呢。
啧啧,瞧瞧這本既要中寫的都是什麼?
為了彰顯虎園博物館形象,為了滿足虎園文化研究中心的多類别研究需求,拟向董事局遞交二次撥款申請。其用途有三:建設文化研究中心樓大廈;延請世界知名漢學家來香江;購買文博維護用品等。
無語啊!在虎園博物館項目上,盧燦最少投入了高達三億多美元,投資至今,未見到一分錢回報,這會,又要申請大筆投資……
盧燦粗略算算,這又是一筆不少于一億美元的投資!
難怪李林燦老爺子給自己撂臉子?難怪福伯說什麼梧桐樹、鳳凰來?難怪張老爺子在傍邊給李林燦墊話……所有的一切,都是為這筆款項呢。
合着,三個老人家,自己也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要撥款,連計劃中都沒有款項數目,他們兜着圈子,讓盧燦自己感受。
想明白之後,盧燦曬然一笑,這些老家夥,真真是可……愛的很。
“不就是要投資嗎?您老也真是……把我罵得莫名其妙。”盧燦将這份還處于初稿階段的計劃書,扔在李林燦的辦公桌上。
一句話說得,難得李林燦老臉一紅,不過,他脾氣還是那樣耿,粗着嗓子,“再多投資砸下去,始終都是你盧家的錢,不過左手換右手呢。”
話雖如此,可他們都很清楚,即便是财大氣粗的台北故宮,他們也不會願意這麼投資,讓幾個老家夥随意折騰。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哦?”張博駒擔心的問道。
盧燦擺擺手,示意福伯和張老不用考慮資金問題。不過,他拿起手中的那張紙條,又推到李林燦的面前,笑嘻嘻說道,“原物奉還。”
“虎園博物館的投資,我負責,但您幾位想要邀請誰,也以虎博的名義邀請,與我盧家無關。”
挖内陸文博界的牆角,這些老家夥可以幹,虎園可以幹,唯獨盧家不能出面。